•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1/2021-57179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单位:区府办
  • 成文日期:2021-02-23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2021年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1-02-23 16:34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2月23日在温州市

瓯海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瓯海区人民政府区长  曾瑞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瓯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铸就精彩五年

“十三五”时期,是瓯海面临诸多挑战、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锚定“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目标,以坚定的改革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办成了一批事关发展、影响全局的大事要事难事,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奋力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令人振奋的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从72位提升至62位、连续五年进等升位,地区生产总值从456.72亿元增加至701.24亿元,全省排名提升6位、跨入35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8.4亿元增加至43.1亿元、年均增长8.6%。令人欣慰的是,七年连创“平安区”,五年四夺“大禹鼎”,“健康瓯海”创建水平跃居全省第17位,教育现代化指数、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全省排名分别提升7位、15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45707元、25929元增加至65586元、39265元,收入差距比缩小到1.67︰1。令人自豪的是,获评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活力创新之都、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72项省级以上试点。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重点推进“两个健康”“一区一廊”两大创建行动,共同开创了瓯海产业转型发展新格局。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成型,“瓯海眼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森马集团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冠盛股份主板上市,新获“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4张“国字号”产业金名片;建成高标准小微园4个,净增“小升规”企业13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隐形冠军”5家,高新、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17.7个百分点、21.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跨入全省20强。全面融入“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高教园区成建制划归瓯海,落地浙大温州研究院等8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育领军人才486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从1.99%预计提升至3.15%、挺进全省20强,国家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10强。全球商品贸易港、华润万象城等七大商贸综合体投用,服务业发展指数跨入全省I类地区前三。三次产业结构由1.3∶55.2∶43.5优化为0.9∶40.8∶58.2。

五年来,我们全力实施城中村改造“360”计划,重点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两大攻坚行动,共同谱写了瓯海城市华丽蝶变新篇章。以重塑城乡空间格局的魄力,实施旧村(区块)改造76个,涉及平原地区三分之一行政村,温州城建史上单体拆迁规模最大、征地数量最多的三垟湿地公园征迁顺利完成。中心区以建设君康健康产业中心等四大地标项目为引领,加速蜕变为现代化城区,成功落户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获评全省最具魅力新城;高铁新城以落地199.8亿元产城融合PPP项目为带动,“大气开放之城”强势崛起;南部新区以启动“八大突破工程”为标志,拉开温瑞平原一体化序幕。瓯海大道西延二期、广化南路、吹台山隧道等十大标志性交通项目投用,新增道路总里程170公里、是“十二五”的1.84倍;温瑞平原西片排涝、仙湖调蓄等重大设施加速推进,建成变电站4座,率全市之先实现平原地区5G网络信号全覆盖。

五年来,我们持续开展“美丽瓯海”系列创建,重点推进“五水共治”“清垃圾、除破烂”两大整治行动,共同翻开了瓯海全域美丽新画卷。建成“污水零直排区”项目129个,新增管网352公里、是“十二五”的5倍,全域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温瑞塘河主流域水质基本稳定在Ⅳ类以上,再现塘河水乡记忆;泽雅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村庄实现整体搬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维护管理连续五年全省考核优秀;完成电镀、印刷等12类重污染行业整治,空气质量优良率从82.7%提升至95.6%,连续五年无重污染天气,创成省级生态区。完成道路综合整治44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89.53万平方米,累计拆除违法建筑921.47万平方米,创成省“基本无违建区”,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复评。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5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7个,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培训基地的地区。

五年来,我们滚动实施民生领域系列三年计划,重点推进“安置提速”“教育提质”两大提升行动,共同塑造了瓯海人民幸福生活新景象。坚持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每年完成十大民生实事,办成农贸市场、城市书房、公共厕所等一大批“关键小事”。实施安置项目113个、1431.4万平方米,新建项目基本兑现“就地安置四年、异地安置三年”回迁承诺,共惠及15万瓯海人。新改建中小学校12所、公办幼儿园34所,中考平均分从超全市20.8分提高至超36.7分、跃居全市第二。市人民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项目投用,获评“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7.49万人、7.17万人,参保率达98.14%、99.5%;实现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全清零”、薄弱村“全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完成史上力度最大的村社规模优化调整,行政村数量从251个减少为151个,撤并率达39.8%。工青妇、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国防、人民防空、退役军人、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全力实施整体智治“110”计划,重点推进“最多跑一次”“理旧账”两大改革行动,政府自身建设跃上新台阶。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05件、政协提案708件。全面推行群众版、企业版、海外版“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一件事”联办事项55个,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掌上可办率、“跑一次”率均达100%,“安监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铁路南站“路地”融合管理等改革项目在全省推广。趸售电站体制、城乡供水体制、泽霞移民危旧小区、西湖人家二期项目、马加斯闲置地块等67个遗留多年的重大历史问题妥善化解,成功重建美福、泰恒“烂尾楼”。法治指数跃居全国第7。加强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五战状态”“六精标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有力实现了“两手硬、两战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分别高于全省、全市0.7、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7.2%。

2020年,最能展现瓯海精神的是成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果敢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坚决执行“25条”“12条”“居家七天”等硬核举措,率全省之先推行“一例一圈”精密智控模式,推出“抗击疫情·感动瓯海100人”,认真做好稳侨安侨暖侨工作,有力守住了“入温大门”“百姓小门”,仅用44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清零”,成功应对60万外来人口的巨大输入压力,梧田街道荣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铁路南站管控工作两度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同志调研肯定;慎终如始狠抓疫情常态化防控,建立人物并防闭环管理体系,全面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最能展现瓯海韧劲的是有力打好经济发展保卫战。全力抢抓“七个最好时机”,创新推行“七招破七难”“双循环体系十法”,同步实施“瓯16条”“招工九条”等硬核政策,兑现政策奖补资金6.88亿元,专班招返员工3.1万人,仅用10天实现规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瓯嗨GO”云购物节5天销售额超3亿元,逆势新增市场主体1.46万家,不良贷款率降至0.81%、创近十年新低;眼镜小镇化危为机、转型升级做法受到原省委书记车俊同志专题调研肯定。

2020年,最能体现瓯海发展趋势的是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受到省委书记袁家军同志点赞,青科会“七个一”成果落地,“三界”融合做法全省推广,自创区创建考核蝉联全市第一,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培育对象;落地中国基因药谷、温州光电产业中心等重量级创新平台,摘得全市唯一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牌子;国家大学科技园产值连续四年实现翻番,数字经济大厦营收破7亿元;率全省之先实施“揭榜挂帅”机制,获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最能提振瓯海发展信心的是传统产业焕发全新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获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经开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20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5家、创历史新高,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东经科技、凯迪仕、百珍堂分别获评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最能增强瓯海发展底气的是现代服务业翻开新篇章。文旅消费、夜间经济培育、现代物流发展列入省级试点;温州新天地、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试营业,新桥美食小镇等7个月光经济项目投用,创成税收“亿元楼”5幢;全球商品贸易港完成扩容提质,带动全区进口额达59.9亿元、增长478.9%。

2020年,最能展示瓯海城市形象的是亮点板块进一步提能。南部新区以完成城市设计、落地温州中学附中、启动140亿元综合开发项目为带动,“创新之区、未来之城”建设迅速起步;中心区以中国龙舟运动中心赛道完工蓄水为标志,奥体中心等配套全速推进,亚运新城加快建设;高铁新城产城融合PPP项目稳步实施,城市客厅、实验学校二期等配套建成,投用空中连廊、君廷大酒店等产业引领项目,高铁经济加速厚植。最能增强瓯海发展后劲的是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推行“骏马奖”“蜗牛奖”举措,总投资526.02亿元的53个重大项目开工,新落地省“152”工程项目3个、市“251”工程项目8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金蟾大道东延、龙霞路南延等26条道路建成通车。最能体现瓯海攻坚力度的是重点要素保障进一步提效。实施黄屿等8个村(区块)改造,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8191.48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2316亩,做地2230亩、出让1335亩,出让金达136.5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0年,最能增强瓯海人民获得感的是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五重构”改革不断深化,未来教育创新区创建启动,建成中小学(幼儿园)7所、托育机构20个,落地合作办学项目3个,学前教育补短工程获省政府专项督查激励。最能增强瓯海人民幸福感的是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房票、剩余房源统筹等安置试点有序实施,金蟾社区5、9组团等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蝉联全市第一,泽雅创成国家级卫生镇、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泽雅环湖绿道获评省级特色精品道路,中国寓言文学馆落地,珐琅彩艺术博物馆开馆。最能增强瓯海人民安全感的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深化“平安瓯海”建设,持续推进“打歪风、树正气”行动,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分别下降30.8%、25%,基层应急服务站建设成效得到郑栅洁省长点赞,区矛调中心工作经验在全省作交流发言。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瓯海遇到的困难比预想多,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期好。这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倾情共推、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瓯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是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由于受宏观形势、疫情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指标中有五项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表示歉意。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瓯海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经济规模总量不大,传统产业占比还比较高,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空间不足和规划限制;新动能培育步伐还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还需进一步畅通,创新开放平台有待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半城市化”现象依然存在,城市首位度、平台能级不高,仍存在部分城中村、旧工业区以及粗放发展的村镇集聚区,西部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生态资源优势发挥不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常住人口结构失衡给社会治理带来压力,风险型社会特征逐渐凸显;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现代化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个别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基层基础还需夯实。对此,我们将努力改进作风,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负人民期待。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创辉煌五年

“十四五”时期,瓯海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只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扬长补短、乘势而为,就一定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破难局、开新局,开创辉煌五年。根据中共温州市瓯海区委《关于制定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根据区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部署,我区“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及区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使命,紧扣温州“建设‘五城五高地’、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五地五区”,持续擦亮打响十大标志性“金名片”,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GDP突破10万元,财政总收入超100亿元,常住人口总量达10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万元左右和5.6万元左右,规上工业企业达1000家、规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5%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比达3.5%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先手棋,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树牢创新致胜理念,以引领“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建为目标,以构筑“一核一轴五镇”科创发展格局为依托,催化浙大温州研究院、华科大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溢出裂变效应,布局光电材料等六大新型实验室,形成“高峰凸显、高原崛起”创新发展态势,打造东南沿海区域科创中心。深入实施人才首位战略,探索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实现人才、平台、资本等创新要素无障碍集聚,力争五年内高学历研发人才翻番,区域人才总量突破20万人,打造浙南闽北赣东创新人才高地。聚焦系统化治理、数字化改革要求,以实施五大领域、49项重大改革项目为突破口,推动由“瓯海探索”向“浙江方案”迭代升级。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加大“品牌出海”“外转内”力度,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确保进口额迈入百亿级,出口额突破240亿元,推动“瓯海制造”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向全国、迈向全球。

第二,以提升城市发展首位度为关键招,打造城产人融合示范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区。抢抓温州“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契机,立足温州都市区核心区定位,高标准、高站位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筑“一核两区、两廊三带”城市空间布局。聚焦温州都市区“第三极”目标,集中资源推动南部新区迅速崛起,打造立足全市、辐射浙南、服务全省的科创新城、教育高地;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标准,全面增强中心区综合服务和人口集聚功能,努力打造展示温州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封面”;锚定“浙南主枢纽、西南主门户”定位,深化站城一体化,全面变现高铁新城产城融合PPP蓝图,带动郭瞿平原地区开发,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着眼美丽大花园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加快泽雅全域旅游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创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标杆。以提升六大商圈能级为重点,大力发展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免税经济等新消费业态,探索建立消费城市IP,打造“吃住购游玩”一体最佳目的地。

第三,以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打造民营经济新高地、营商环境最优地。聚焦打造全国一流时尚智造基地目标,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打造“8+3”标志性产业链群。深化上市、上规、上云“三上”行动,培育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带动鞋革、服装产业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大关,经开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眼镜采购平台,新增上市企业7家。以新兴产业规模倍增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光电产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打造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两个健康”创建,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最优区“十大举措”,大力度探索要素市场化改革,让企业聚精会神、没有顾虑抓经营。

第四,以推进基层治理协同化为突破口,打造整体智治标杆城区、生态人文幸福城区。牢固树立“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理念,以构建协同高效治理体系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大数据+”工程,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用数字化场景应用推进管理、生活、生产方式重塑,从整体上推动全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能力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打赢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战役,高标准打造“无废城市”,力争夺取“大禹金鼎”,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承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全域实施美丽创建行动,打造一批精品线、景区村、风情镇,让“绿水青山”与“生态经济”叠加,铺陈出“山水瓯海”的幸福底色。

第五,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打造未来教育创新城区、医疗康养龙头城区。坚持将教育作为最大民生、最大资源,以教育“五重构”改革为撬动,深入实施“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课堂”三大工程,加快培育温州中学附中等一批名校,推动名师、名校长倍增,努力让每个瓯海孩子都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入实施“健康瓯海”战略,充分发挥温州医科大、泰康等资源优势,提升医联体建设水平,探索推行新型医疗康养服务模式,推动卫生健康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同步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现代化康养服务体系,打响“医养在瓯海”品牌。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

三、一马当先、实干担当,抢抓开局之年

各位代表!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紧扣区委提出的开启“十大新局”系列部署,以开局就奔跑、起步就冲刺的奋斗姿态,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全力争取开门红、开局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左右,生态环境、平安建设等约束性指标确保走在前列。

(一)实施内外同防、人物并防“双向提升工程”,着力构筑疫情常态化防控新体系。

时刻绷紧防控之弦,因时因势调整疫情常态化防控打法,深化“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织密监测预警网,抓好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人和高风险岗位重点人群管控,确保不出现聚集性疫情,力争不发生本土新增病例。扎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流通管理,强化重点区域和场所疫情防控,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确保“防得住、放得开”。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持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防控物资储备,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效。

(二)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人才“双高引领工程”,着力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1.增强创新平台“支撑力”。以创新平台提能造峰为目标,以“八大攻坚”“三大会战”为抓手,启动青科会“七个一”成果转化行动,建成青科创业园二期,落地高科技项目3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2个以上,完成青科基金本地投资1亿元以上;全力推进中国基因药谷建设,确保启动区投用、西区完成地下工程、东区基本建成CDMO产业园,争取列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中国生物医药研发高地。以产业催化为目标,开展创新平台“六比竞赛”,浙大温州研究院以叶志镇院士团队进驻为带动,新增产业化项目5个以上,实现产值倍增;华科大研究院入驻人才团队5个以上;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建成运营;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孵化规上(限上)企业5家以上,产值破35亿元,联动推进浙理工瓯海研究院、温大数字经济研究院提质增效,加速各类创新平台实现“从0到1、从1到N”裂变。以打造未来产业为导向,实施重点实验室集群计划,加快布局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实验室,建成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制剂国家工程中心、生物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试基地。

2.壮大创新经济“新引擎”。以创新产业聚势蓄能为目标,以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2.0版”为抓手,开展新兴产业集聚行动,数字经济以做大数字经济大厦为重点,确保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15亿元;生命健康产业以小镇命名为带动,招引高端生命健康项目10个以上;医疗器械总部园入驻亿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建成投用温州光电产业中心,确保落地产业化项目4个以上。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新增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0家、“规进高”企业40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投资额分别增长9%、10%,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7%以上。

3.扩容创新人才“蓄水池”。以创新人才倍增提质为要求,启动百名博士集聚三年行动,引进博士35人、领军人才20人以上,每万名从业人员人才资源数达4300人,力争浙南人才大厦开工,加快实现““引才计划”倍增。实施人才引育五大工程,试行高层次人才项目便利化注册、高端人才引入“一件事”联办等举措,打通人才落户“最后一公里”,使人才“蓄水池”的容量越来越大、吸力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确保新增人才1万人,整体人才储量突破17万人。开展“瓯越工匠”集聚、“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瓯海职专产学研合作办学,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

4.升级创新创业“生态链”。以争创省“科技创新鼎”为目标,以创新生态链式支撑行动为抓手,启动“十联动”创新系统领跑计划,推进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综合体全覆盖,打通“研究院+人才+基金+孵化平台”创新链条,带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00项以上,努力让创新走向市场、走进企业。启动基金集聚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基金管理办法,谋划打造基金大厦,力争区内注册基金规模超百亿元。开展科技体制机制突破年行动,落地科技成果处置收益权、科研经费“包干制”、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等改革举措,带动实现规上企业“五个全覆盖”,确保新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深入对接“双尖双领”四大科研攻关计划,全面推广“揭榜挂帅”机制,完成重大科技攻关(卡脖子)项目10个以上,财政投入科技经费、规上工业研发费各增长15%以上,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互促共进的科研格局。

(三)实施传统优势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程”,着力构筑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5.打造标志性现代产业链。以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为抓手,实施产业联盟全覆盖行动,确保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均引育1-2家“链主型”企业,组织开展行业大小协同、整零对接活动10场以上,实施防断链断供风险三色预警管理,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亩均领跑”行动,全域推进低效工业项目整治,确保工业供地500亩、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实现亩产亩税再提升。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升级攻坚,新增机器人应用150台以上、“数字车间”“智能工厂”2个、智能化技改项目200个以上,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两年全覆盖。实施大小企业协同发展计划,推进“抓大、扶小、育新、上市”统筹发力,力争“单项冠军”实现零的突破,新增“专精特新”培育企业170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3家、“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确保全年上市报会2家、科创板培育企业1家以上。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6.提升制造业平台能级。经开区以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启动能级提升三年行动,确保新落地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以上,整治低效工业项目300亩以上,清理空置、出租不规范厂房5万平方米,力争主导产业比重达80%以上,加快构筑“一区四园”格局,确保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再升位。小微园建设以星级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提质增效行动,联动实施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确保新建小微园1个,创成数字化园区2个,新增入驻企业50家以上。

7.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以深化文旅消费、夜间经济培育省级试点为契机,加快“六大商圈”提质升级,加大品牌首店、免税店、网红店培育力度,建成中央商务街、丽岙风情街等特色街区,投用塘河时光等5个月光经济项目。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方向,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行动,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业态,加快律师、会计师、设计师等行业聚集,建成巨溪真皮大世界二期·现代皮业城,投用多功能复合型会展中心,确保新增3A级物流企业3家、规上软件信息企业2家以上。实施全域旅游提档行动,谋划泽雅山水游、茶山梦幻游、仙岩红色游、都市休闲游、塘河观光游五大特色旅游带,开工温州乐园冰雪世界项目,投用温州花城,促成塘河“园”艺术馆、博山艺术美术馆、东经纸品艺术博物馆开馆,确保文旅消费增长10%以上。

8.持续深化“两个健康”创建。实施融资畅通再深化行动,全面深化企业知识产权贷、设备贷等十大融资举措,确保制造业贷款超1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不良贷款率降至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实施政策体系再优化行动,迭代升级惠企政策“直通车”,创新政策奖励兑现线上统一申办模式,确保为企业减负10亿元以上,兑现政策资金6.8亿元以上。实施企业问题化解再提速行动,开展“三服务2.0版”“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建立企业问题处置“直通车”机制,化解企业历史遗留问题100个以上。实施企业经营环境再提升行动,强化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组建专业团队提供企业升级服务,深化涉企执法检查“三个一律”,持续推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张清单”,让十万市场主体感受到政府服务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

9.加快融入“双循环”格局。以“瓯嗨GO”云平台为着力点,以消费扩容升级为目标,开展数字生活新消费行动,布局一批“网上菜场”“网上超市”,探索“无人宾馆”“无人餐厅”等新消费业态,开工将军数字产业港项目,创成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城区。同步开展“全域放心消费”创建行动,推出“美食品尝在瓯海”“时尚购物在瓯海”“夜间消费在瓯海”“畅快旅游在瓯海”系列活动,打造全市综合性消费新高地。实施新一轮扩投资、强招商行动,进一步发挥招商引智中心作用,确保落地省“152”工程项目3个、市“251”工程项目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总部项目6个,实现税收回归6亿元,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以上。全面实施开放提档行动,积极承接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发挥全市唯一铁路口岸属地优势,鼓励企业用好“义新欧”班列“温州号”,全面推进“品牌出海”计划,确保出口占全国市场份额1.1‰以上。

10.以数字化撬动各领域改革。以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数字化为导向,开展数据全域打通计划,实现政务服务“网络互通、数据互通、信息互通”,确保新增“一件事”联办事项50个、“智能秒办”事项50个以上。实施工程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推动开工竣工时限再压缩,力争实现一般工业项目“拿地之日就是开工之时”。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改革重点,开展百项“城市小脑”应用场景计划,建成温州城市大脑瓯海分平台一期,推动涉公合同精密智控系统、金融瓯资通平台等14个场景率先接入运行。启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国有企业投资新兴产业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国企走出去,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化“三位一体”、居住出租房统一经营管理等亮点改革项目,打响“瓯海改革”品牌。

(四)实施城市建设、精细管理“双线提升工程”,着力实现综合能级新提升。

11.举全区之力建设南部新区。锚定“全域打造未来社区”目标,以“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为要求,高标准推进“八大突破工程”,实施金竹、茶山等5个区块有机更新,全面启动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加快南湖未来社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深度谋划南部湾区,开工浙南汽车未来港,确保起步区初见成效、启动区加快实施;锚定“全域承接科创平台”目标,全面启动科创小镇北村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肯恩小镇三大攻坚行动,提速时尚智造小镇温州设计学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承接科创溢出效应;锚定“国际湿地城市引领区”目标,放大大罗山、三垟湿地、温瑞塘河生态人文优势,开工白云山隧道、温州中学附中、南部新区实验小学等重大配套项目,确保新增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

12.突出品质品位开发重点板块。中心区以亚运龙舟赛事筹备为牵引,以放大亚运拉动效应为目标,实施全域景观化、景观品质化工程,加快君康健康产业中心、奥体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设,高标准打造今汇路等10条亚运迎宾带,建成投用中国龙舟运动中心,打造国际化亚运新城。高铁新城以铁路南站扩容为契机,以加快站城一体化为重点,启动“项目建设提速、产业培育提效”双提攻坚年行动,开工建设西站房工程,提速站西综合体交通枢纽中心等项目进度,确保集中投用PPP子项目15个以上,同步谋划连廊后半篇文章,做好城市客厅等平台招商,全面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西部生态新城以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为载体,谋划启动森林康养、生态工业等十大场景项目,加快龙溪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进度,高标准谋划建设一批“乡村公园”,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13.坚持久久为功推进有机更新。以“拆整招建”闭环为要求,启动蟠凤、高翔等区块改造,同步推进历年改造项目扫尾工作,“清零”土地1500亩以上,做地1600亩,确保土地出让金150亿元以上;完成“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3000亩、垦造耕地750亩。以“百项庆百年”市民体验活动为载体,精心实施119个“大建大美”项目,建成梧田老街首开区等市民体验工程,打造更多展示瓯海风貌的城市地标。加大城市微更新力度,完成方正组团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西山东路等4条道路综合整治,打通会昌路东延等断头路。

14.突出绣花功夫大抓精细管理。以美丽瓯海全域行动暨“迎亚运、优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攻坚,试行街长管理制,实施空中管线、“金角银边”、交通治堵、设施维护等十大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破解“绿化维养不系统”“市容保洁不闭环”等“顽疾”,统筹“五化”整治行动,全力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联动实施“分类点+垃圾房+劝导员”三个全覆盖攻坚,确保垃圾分类准确率达60%以上。以美丽道路、美丽园区、美丽小区等“十美”创建为抓手,实施城市公园化、乡村景区化行动,深化“园长制”,进一步理顺完善公园管理体系,建成古榕春晓等亮点项目,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确保创成美丽道路100条、美丽河湖27条以上,加快推动主塘河重现荷塘美景,打响“塘河夜游”品牌。

15.突出大干交通提升基础设施。开展道路交通建设年行动,开工大连路东延等8条道路,提速104国道、瓯海大道西延三期等交通项目进度,全力保障温瑞大道快速路、金丽温高速东延等项目建设,确保广化南路南段等20条道路通车,加快谋划西环线;推动轨道交通沿线TOD综合开发,强化道路桥下空间利用。开展水网、电网、通信网等基础设施提质攻坚行动,加快温瑞平原西片排涝、仙湖调蓄、瓯江引水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推进农村饮用水全域智慧化监管,全面提升原趸售区域电力设施建设水平,打造5G应用场景10个以上。

(五)实施未来教育、医疗康养“双牌创建工程”,着力构筑民生福祉增进新典范。

16.打造未来教育品牌。以淡化教育行政色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着力点,实施教育“五重构2.0”改革,布局校园十景、定制课程等十大未来教育场景,全面推行教师开门办公、校长推门听课、学生作业面批等创新举措,深化学校治理扁平化改革,让“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深入人心。以优化“两区两城”校网布局为重点,深化教育设施提档工程,投用会昌小学、榕园学校等3所中小学,创成智慧校园实验校2所,中小学功能室达标学校覆盖率达100%;启动中小学校空调加装三年全覆盖行动,确保完成650个教室空调加装。以发挥合作办学效益为突破口,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深化与市教育局战略合作,着力打造一批名师、名校,确保中考成绩再上台阶。大力支持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在瓯高校发展,让高等教育成为瓯海最大核心竞争力。

17.打造医疗康养品牌。启动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快实施瓯海三医传染病防治大楼等卫生补短板工程,提速娄桥、泽雅卫生大楼建设,投用茶山卫生服务中心,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均衡发展。启动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年行动,加快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网格化”,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启动康养服务提升年行动,加快泰康之家·瓯园等高端医养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扩大养老补贴覆盖面,深化“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智能养老院”。

18.构建文体生活示范。以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强用好区融媒体中心,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机制,积极扶持反映瓯海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文章,打响“绿文化”“琦君文化”“纸山文化”等品牌,传承延续千年文脉。做实文体惠民服务,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成效,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积极组织系列“最美”评选,抓好亚运龙舟赛事筹备。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加快中国寓言文学小镇等文化地标建设,深化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加快创建省级体育现代化区。

19.构筑社会保障支撑。围绕“幼有所护”,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新增托育机构5个,深化“明眸皓齿”工程,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患龋齿率再下降1个百分点。围绕“老有所养”,深化“六助”服务,新增养老床位500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围绕“居有所安”,持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开工东风村等安置项目15万平方米,交钥匙4500套以上。围绕“业有所就”,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2.8%以内。围绕“弱有所扶”,深化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试点,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打造“真爱到家”社会救助品牌。

各位代表,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要求,突出群众有感、普遍受益,区政府梳理形成了“教育资源优质供给”“安置提速”“老旧小区环境改善”“环卫设施优化”“交通路网完善”“群众出行便捷”“市民吃得放心”“网络服务提升”“文体服务多样化”“公共安全保障”“养老医疗保障”“弱势群体帮扶”等十二方面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对票决出来的十大民生实事,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把每一件实事办好,打造暖心于民、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六)实施生态整治、社会治理“双轨并进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安全新家园。

20.打好生态治理“提升战”。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清零”为目标,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打好碧水澄清战,推进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启动3条环山截洪沟建设,坚决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持续提升站位水质。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战,严格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扬尘污染防治等举措,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好净土、清废战,开展工业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危废企业智慧监管全覆盖,加快静脉产业园建设,确保土壤安全利用率100%,基本达到“无废城市”创建标准。

21.实施乡村振兴“组合拳”。纵深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提速北林垟田园综合体等12个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建设,建成“琦君眷乡·塘河源头”“耕读书乡·奇秀仙岩”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开展乱占耕地建房、“五头五化”专项整治,深化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40个、美丽田园示范点10个。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引领,开展“瓯越鲜风”品牌拓市场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现代农业,进一步打响杨梅、瓯柑、花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以深化“两进两回”为突破口,实施农村活力提升计划,加码宅基地、农房盘活、农村金融等改革,加速激活农村“沉睡”资产,确保全区村级集体经济规模达到8.7亿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

22.推进社会治理“协同化”。突出“机构协同、职能融合、综合监管”,启动基层协同化治理全域行动,完善“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一联盟”机制,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构建“五治融合”共同体,打造“瓯海治理”品牌。开展“平安护航建党百年”大会战,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社会治安、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清零”,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发生,确保事故数、亡人数再下降。以“智慧应急一张图”为依托,启动风险防控闭环体系建设,提升对金融、舆情等各类风险隐患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外事、对台、老干部、民族宗教、档案、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侨联、红十字会、残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四、唯实惟先、善作善成,打造现代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十四五”的艰巨任务,面对百万瓯海人民的期望重托,政府工作肩负重责、充满挑战。我们一定坚持“干”字当头、“干”字当责、“干”字当强,全力打造为民干事的法治型、智治型、高效型、担当型现代政府。

忠诚依法干,“干”出法治政府新水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推动工作;坚决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社会监督;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法治镇街建设,打造法治先行区。

整体智治干,“干”出治理能力新提升。树牢系统观念,用好系统方法,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率先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智慧应用场景,构建整体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让政府运转更加聪明、反映更加灵敏、行动更加迅速,加快实现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多件事”向“一件事”转变。

争先高效干,“干”出比学赶超新境界。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干事风向标,保持“天天拼搏、季季奋发”的工作状态,主动对标先进,敢于比、善于争,奋力推动重点工作在全省全市创一流、树标杆;加强正向激励,进一步落实容错免责,全面营造奋勇争先、大干快上的浓厚干事氛围。

担当廉洁干,“干”出群众满意新作为。习惯于今天事今天毕,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全力做到以辛苦指数换取发展指数、幸福指数;全面推行闭环工作模式,加强政府督查工作,持续开展“理旧账”行动,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决不能“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气势如虹的“十四五”蓝图已经绘就,激情奔涌的2021年已经到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践行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教新区、山水瓯海”而努力奋斗!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