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1/2020-35338
  • 文件编号:温瓯政发〔2020〕87号
  • 主题分类:旅游服务
  • 发布单位:区府办
  • 成文日期:2020-11-24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瓯海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1-24 08:37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府办(外事办)

>>>政策解读:关于《瓯海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现将《瓯海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

  2020 年 11 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行动方案

  2020年7月,瓯海区被省文旅厅确定为首批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之一。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和《关于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的通知》(浙文旅产〔2020〕8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和激发我区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努力使全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化、供给更加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通过2年的试点建设,基本形成具有瓯海特色的文旅消费新模式。以把握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特点新趋势为出发点,以深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为核心,以探索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良性机制为支撑,以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消费体系为推手,至2021年,全面消除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消费年增幅恢复至10%以上,文旅产业增加值年增速11%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增速15%以上,努力建成浙南闽北文旅消费中心城区。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五大文旅消费集群。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各领域进行多方位、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文旅消费体系。通过资源要素整合提升,展示瓯海形象,讲好瓯海故事,提升旅游吸引力,集中资源重点打造五大文旅消费集群。以新城文旅体项目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为特色,以景山新桥老旧工业区(街区)文旅改造、亚运主题项目、中心区文旅体市场主体培育等为重点,打造具有鲜明瓯海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消费场景,构建休闲消费新体系,形成城市中心片区文旅消费集群;以塘河水系利用、水岸融合开发为特色,以沿岸老街改造提升、塘河博物馆群建设、塘河夜游开发等为重点,融入实景演出、民俗体验、美食餐厅,打造塘河夜游经济带,形成塘河沿线休闲文旅消费集群;以青年时尚旅游、文化体验项目提升为特色,以旧村文旅改造、景区提质升级、红色资源开发等为重点,推出温州乐园“啤酒节”、极地海洋公园“夜宿研学周”、山根音乐小村夜游系列产品,形成南部创意体验文旅消费集群;以发挥旅游集散、商旅融合为特色,以深化眼镜小镇景区改造提升、仙湖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为重点,打造商贸文化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形成高铁新城文旅消费集群;以都市近郊休闲、纸山文化体验为特色,以乡村田园综合体、高端民宿度假酒店、休闲度假项目建设等为重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发展新型农业,形成西部生态休闲文旅消费集群。(牵头单位:区文广旅体局;配合单位:区商务局、市高教园区建设中心、温州高铁新城建设中心、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瓯海中心区建设中心、区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属地镇街)

  (二)落实培育夜间文旅消费五大任务。一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打造精品夜游项目。充分发挥现有旅游资源优势,深入开发“夜游塘河”等精品夜游项目,加快“南湖夜色”、梧田老街、中庚新天地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打造“可游、可观、可憩、可赏、可娱”的夜间旅游休闲产品,鼓励旅行社将夜间旅游纳入旅游线路,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夜游体系,向广大游客和市民展现“夜瓯海”美景。二是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打造夜间休闲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产业资源,借助瞿溪会市、琦君文化讲堂、肯恩小镇风情旅游文化节、瓯海眼镜小镇采购节、兰里研学旅行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精心策划编导各类夜间精品文艺演出。延长博物馆、图书馆、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时间,鼓励在重要时间节点、传统节日举办系列休闲文化活动,鼓励民间职业剧团开展广场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三是培育体育健身业态,打造夜间健康活力场所。利用亚运公园、景山公园、牛山公园、乐动公园、塘河休闲绿道等场所的公共休闲体育设施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举办适合大众参与的各类体育竞赛比赛。继续发展好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游泳、跑步等夜间体育项目,完善体育场所设施,延长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为广大群众提供夜间体育活动场所。四是细分研学培训市场,打造夜间消费热点。重点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办体育,大力发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培训项目,在夜间开设针对青少年的游泳、球类、棋类、跆拳道等兴趣运动课程和瓯塑、瓯窑等传统文化趣味课程;邀请家长和学生交流与学习,在多功能融合的商业综合体内引导社会力量开办亲子教育、兴趣培训、职业技能训练等培训项目。五是提升城市亮化品质,打造美丽瓯海夜空。对重点区域内的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和“月光经济”特色街区进行集中美化亮化,全面提升瓯海中心区、高铁新城核心区、瓯海大道和温瑞塘河沿线等地标性建筑的亮化品质,展示丰富多彩、层次清楚、特色鲜亮的形象,增加城市吸引力。(牵头单位:区住建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塘河工程建设中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属地镇街)

  (三)推出五大文旅消费营销宣传推广举措。一是持续做好精品消费项目推荐。在前期评选推介“瓯海十大精品线路”“瓯嗨十碗”“十佳文旅示范酒店”“十佳文旅精品民宿”“十佳文旅特色餐厅”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十佳特色文旅商品”“十佳运动休闲项目”“十佳休闲娱乐场所”“十佳特色商超街区”评选活动,初步形成瓯海“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重点文旅消费产业推介平台。二是深化“瓯嗨GO乐游卡”促销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通过整合辖区内民宿、酒店、景区、娱乐综合体等优质旅游资源,不断聚合折扣优惠,面向全网打造本土旅游品牌的线上“奥特莱斯”,不断做大、做精、作响“瓯嗨GO乐游卡”这张具有瓯海本土特色的旅游消费金名片。三是推动全媒产品创新。谋划瓯海旅游口号,制作文旅消费手册,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全面覆盖,实现“大营销大联动”,推出和培育一批文旅融合IP的基础上,形成瓯海特色的消费品牌。强化新媒体平台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重要客源市场主流媒体投放品牌形象宣传片,大力推介瓯海旅游产品,全力打响瓯海旅游品牌知名度。四是创建一批具有瓯海特色的节庆品牌。以文化旅游节、瓯柑和杨梅采摘节、微电影节、全民龙舟赛、花展、纸山文化节、绿文化节等一系列富有瓯海味的品牌节庆,推动“镇镇有特色,月月有节庆”活动,带动旅游市场创新活力。五是持续推进文旅消费引流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景区门票降价、消费券发放等优惠活动,创建“瓯海旅游季”,联合酒店、民宿、餐饮、文创、景区景点等相关产业,协同推进惠民政策。积极对接旅游市场,用足用好游客引流专项基金,释放文旅消费活力。(牵头单位:区文广旅体局;配合单位: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区商务局、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属地镇街)

  (四)突出五大方面文旅项目招引。一是锚定高端旅游项目。坚持“项目为王”,积极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瓯海旅游业,力争每年引进培育5个文旅农旅项目,确保有1-2个引擎型或品牌型代表瓯海文旅“重要窗口”形象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落地,着力打造一批对外界有强大吸引力、有较高知名度、能让人慕名而来的核心旅游产品。二是促进国际赛会承办。以2022年亚运会分会场建设为契机,依托国际化展示平台,承接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会议和赛事活动,推进旅游与城市的融合推广,突出“文化彰显”和“休闲体验”,聚焦旅游全球性往来,提升瓯海的国际美誉度。三是培育旅游新兴业态。谋划布局消费反弹期的促消费工作,引导企业加大健康休闲等热点消费的服务供给。发展多形式、多种类的观光度假、康养运动,精心培育发展工业游、商务游、自驾游等旅游业态。积极引进“科技+旅游”项目,让科学技术与旅游深度融合,增强旅游体验感。四是打造红色旅游热点。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仙岩浙南一大会址和郭溪燎原社、景德寺等红色旅游核心资源为基础,引入重点旅游企业文化赋能推动红色旅游转型升级,跨越式推进红色旅游发展。五是推动旅游配套改造。引入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土地资源空间、商业建筑、传统文化街区等现有资源,通过时尚元素设计打造成为旅游新地标,建设度假酒店、特色餐饮、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特色风情街、文创集市等旅游配套业态。(牵头单位:区投促中心;配合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属地镇街)

  (五)做好五大文旅消费保障工作。一是搭建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加快搭建瓯海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消费体验,借助5G、云计算等技术,推进“云游瓯海”工程,加快对接全省、全市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同步,资源共享,形成“一部手机游瓯海”的效果,增强游客体验感。二是加快推进公共配套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通景公路、旅游交通标识、旅游厕所、信息网络、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停车场、绿道、房车营地、应急救援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抓好文化基因解码。讲好瓯海故事,加快文旅融合之旅,深挖名山、名水、名城、名居、名人等资源,充分提炼优质文化基因,积极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形象打造,为旅游景区开发和休闲旅游发展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统一,带动文旅品质提升,激发文旅消费升级。四是强化市场监管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线上线下统一的工作体系。继续整合优化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资源,持续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执法队伍规范化提升行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深化文旅市场“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扎实开展旅游市场、娱乐市场、文保单位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维护文旅市场安全稳定的消费环境。五是开展游客导向绩效评价。提高游客评价参与度,构建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空间地域的游客评价机制,通过抽样调查、访谈、问卷等形式,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文旅消费品质的进一步提升。(牵头单位:区文广旅体局;配合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联,属地镇街)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作为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增设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专班,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参与的工作网络。每季度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召集一次专题工作会议,总结阶段性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并拟定下阶段工作思路要点。

  (二)强化政策保障。统筹安排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资金。深入评估五大文旅消费集群的文旅产业结构和游客体验感,完善五大区块“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结构,提升文旅消费的竞争力。修订出台文旅产业扶持政策,建立适度竞争、消费挂钩、择优奖励机制,进一步放宽文化和旅游服务消费市场准入。对重点文化和旅游主场主体引进,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报区政府专题研究。

  (三)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加强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理论研究,指导创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加强工作绩效评价,每年开展一次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的绩效评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瓯海区创建省级文旅消费试点城市重点项目清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