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4/2019-12417
  • 文件编号:温瓯教发〔2019〕1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2019-03-12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印发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3-12 11:05 访问次数: 来源:区教育局

各中小学、幼儿园,各直属单位,社区学院:

  现将《瓯海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瓯海区教育局201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19年3月12日

(此文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教育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是瓯海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区教育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夯基础,强师资,提质量,重保障,有力促进了我区教育的优质均衡、科学和谐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事业发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 学前教育:全区幼儿园159所,在园幼儿3053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7所,公办园占比23.27%,公办园幼儿覆盖率25.13%;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为89.96%;等级园154所,等级园比例96.85%,等级园幼儿覆盖率97.45%,一二级幼儿园幼儿覆盖率41.23%。专任教师(含园长)持证率达100%。

(二) 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具备政策条件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达100%;学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65%。

(三) 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4997人,普高招生2648人,中职招生1433人,高中段共计招生4081人。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录取98人。全区高中招生普职比64.88:35.12。初升高比例98.40%。中职新增“眼镜设计”专业,招生2个班级;创建省级品牌项目5个,市级3个。

(四) 社区教育:荣获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创建省级成校1所、成教品牌项目1个,创市级现代化成人校1所,市级成教品牌2个;市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3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分校3所。全年成人双证制教育招生172人,毕业335人。家政服务人员培训2165人。各类成人教育培训达102156人次,占常住人口比例10.68%。

(五) 队伍建设:2018年,我区4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引进特级教师2名,入选省“万人计划”公示期满1名,获评市学科骨干69名,市骨干班主任38名。

(六) 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我区中考成绩总分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三名;全区普高高考录取率达95.1%,高考一段录取率达27.7%,提高8.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二段录取率为62.9%;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单科累计合格率上半年达98.5%,下半年达99.6%;高职单招单考录取率94.1%,本科录取22人。

(七) 办学水平:创建一级幼儿园1所,二级幼儿园4所,通过二级预评估11所,市学前先进街道3个;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所;创建初中市级教学新常规达标校7所,样板校2所,小学市级新常规达标校13所,示范校3所;创建区语言文字规范化镇街5个;创成市级智慧校园实验校9所,智慧教室84个,创客教育基地学校30个,教育创客空间31个,智慧录播教室30个,新增微课资源1300个。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 投入建设并重,教育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1. 教育投入持续加大。一是财政拨款正常有序。2018年教育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12.14亿元,同比增长10.04%,有效保障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专项经费全额发放。下达各类专项资金3.47亿元,用于各学段日常公用经费、学校基建修缮、校园提升、教育装备、培训、安保、空白作业本、食堂、工会等补助及各类奖励。三是扶贫助学力度不断加大。一年来投入330.69万元用于慈善助幼、免费提供营养餐、爱心瓯海结对助学、普高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贫困生补助、临时救济、特殊教育等,惠及2741人次。

2. 学校建设不断加快。一是建成投用学校(幼儿园)16所。一年来,建成投用了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一期)、仙岩实验小学、郭溪中学、瓯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慈湖校区等4所学校和温州大学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等12所公办幼儿园。二是续建项目加速推进。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一期)进入收尾阶段;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二期)和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部扩建工程(一期)已结顶。三是多个项目启动建设。新桥三小扩建工程、中心单元D-16地块学校幼儿园、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二期)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四是前期类项目顺利推进。区职业中专集团学校迁扩建工程、梧田西单元规划小学、任岩松中学提升工程、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南湖新城规划小学等多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五是校园提升修缮有序进行。顺利完成瓯海中学等13所校园提升项目和潘桥一幼等41个维修工程,完成全区校舍全面排查,确保校舍安全使用。

3. 智慧教育建设继续加速。深入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应用模式。推进“1+1+X”模式的智慧云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浙江省优质数字资源应用和一师一优课项目。成立了瓯海区智慧教育应用联盟,并举办区智慧教育研讨会。2018年,创成市级智慧校园实验校9所,智慧教室84个,创客教育基地学校30个,教育创客空间31个,智慧录播教室30个,新增微课资源1300个,无线网覆盖率超95%,省之江汇资源平台活跃度达228分。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创建市中小学功能室达标学校12所;创新实验室20个,学科教室4个,书香校园4所。

(二) 全面深化改革,教育机制体制不断完善

1. 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7月,区委深改组出台了《关于推进义务(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撤消镇街中心学校、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明确镇街教育职责、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等途径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完善督导评估,进一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 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改革。7月,区委深改组出台《瓯海区集团化办学改革方案》,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潜力校”等组合模式,新组建区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温大瓯海教育集团、郭溪中学教育集团、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瞿溪小学教育集团等五大教育集团,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与南白象中学联盟合作办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与泽雅中学、泽雅镇第一小学、泽雅镇周岙小学联盟合作办学。通过创新办学机制、推进教师交流、提升研训质量、共享课程资源、同步教学管理、推进特色发展等十大举措,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制订《瓯海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细则》予以考核。

3. 推进校地合作办学改革。利用在瓯高校资源,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与温州大学合作举办4所附属学校和2个合作基地;与温州肯恩大学合办温州肯恩大学实验幼儿园。7月,区政府出台《加强校地合作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方案》,瞄准“一三五”工作目标,通过高标准建设4所附属学校、建立茶山教育“一事一议”人才引进制度和单独招聘或选调教师制度、量身定制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推进十大合作项目实施等措施,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4.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是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制订校长职级首次评定工作方案,优化校长绩效考核,完成中小学正职校长职级评定工作。二是推进校长聘任制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试点工作的通知》,对8所试点学校竞争上岗的校长,适当增加校长职级奖励系数。三是推进教师“区管校聘”改革,与区编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工作的实施意见》《瓯海区教师退出教学岗位实施细则(试行)》,在全区公办中小学中全面推行“区管校聘”工作。四是做好教师中初级职称评审改革。确定3所教师职称评审改革试点学校,自行组织评审、自主聘任制度;各中小学建立教师职称评审小组,自主进行中、初级职称评审。五是推进员额报备制改革。率全省之先出台了《关于在公办幼儿园试行编制报备制管理的实施方案》,在公办幼儿园试行编制备案制管理,试行编制总额、实名管理、招聘考录、相关待遇“四个一致”。

(三) 扩大优质资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 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一是加强总体规划。制定出台《瓯海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瓯海区农村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瓯海区学前教育扩容改薄计划(2018~2022年)》,重新修编“瓯海区学前设施布局规划”,通过学前教育布局优化、学位扩容增量、优质资源拓展、公益普惠扩面、师资队伍优化(含待遇提高)、保教质量提升、经费投入保障等措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二是扩大公益普惠覆盖面。2018年,设立公办园12所,新增学位3600个,实现全区每个镇街至少拥有1所公办园。在5所公办园实施“名园+新园”办园模式,实行“同法人代表不同法人单位”。组织开展第五批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和前四批普惠性幼儿园复核,新认定了普惠性民办园7所,复核确认普惠性民办园99所。三是提升办园品质。加快升等创优,2018年创成一级幼儿园1所,二级幼儿园4所,通过二级预评估11所,创成市学前先进街道3个。制定出台了《瓯海区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一批60所幼儿园启动幼儿园课程改革。3月,组织全区幼儿园教玩具展评,推荐7件作品参与市评比,获一等奖6件,并推省评比。4月,全国学前教育教科研热点大型研讨会现场展示活动在我区(分会场)举行;6月,承办市《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培训现场会;10月,市课程改革调研现场会在瓯海二幼举行。

2.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深化校网调整。认真落实《瓯海区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温州城区西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对娄桥、梧田、茶山、仙岩、潘桥等5个街道进行校网调整。2018年,撤销娄桥南山、三垟啸秋、潘桥仙门和丁岙等4所小学,新桥汇昌学校和梧田锦泉中学拆迁分流完毕,娄桥中学停止办学,师生过渡分流至区外国语学校初中分校合址办学。投用“仙岩实验小学”,撤并仙岩穗丰小学、霞霖小学;设立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撤并茶山一小、二小、三小;设立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新梧田三小建成投用后,设立为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慈湖校区。二是推进创优改薄。以新优质学校创建为抓手,着力抓好培育项目。新桥一小“项目化学习”、育英学校“全科阅读”、仙岩二中“教师课例研修”和瞿小集团“STEAM课程”等项目面向全区分别作了展示交流活动;仙岩二中创成市新优质学校示范校。以“双小协作会”活动为载体提高薄弱小规模学校办学效益,丽岙华侨小学、任岩松中学和娄桥河庄小学等3所学校开展了项目展示活动。三是强化教学常规。制定出台《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以教学新常规达标校、初中样板校、小学示范校建设为载体,推进教学常规管理。2018年,创成初中市级教学新常规达标校7所、样板校2所,小学市级新常规达标校13所、示范校3所。四是关注质量提升。制订《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组织开展初中教学调研,4月,召开初中九年级一模教学质量分析会;10月,召开全区初中教学质量分析会及初三备考准备会。区实验中学恢复寄宿制办学。五是推行“全纳教育”。制定《温州市瓯海区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2018—2020年)》,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99.65%。做好新居民子女招生工作,我区符合政策条件的新居民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一人一档案、一人一结对”等关爱机制,每年定期开展夏令营等活动。

3.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教育引资引智。瓯海区欧顿双语幼儿园已招生办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实施“振兴高中工程”,学校再征地、投资1.5亿元扩建高中部,全力打造成全国民办品牌学校。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利用年检载体,把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专任教师参加社会保险、安全保障、办学基本条件、教学质量等列为今年年检评估重要指标。今年评定民办教育机构优秀单位33所,合格单位180所,不合格2所。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5月,区政府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温瓯政办明电〔2018〕180号),成立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镇街属地管理,部门分工合作,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6月底,全区共排查出校外培训机构445所,经各部门联合执法,目前“有证有照”机构整改比例达100%,“有证无照”零存量,“无证有照”机构的整改比例91.5%,“无证无照”机构的整改比例92.2%。

4. 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积极贯彻《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建立“高考领导小组和蹲点联系校”工作机制,加强高考与会考研究,分层分类指导全区普高高考备考复习工作,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研讨。上半年普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单科累计合格率达98.3%。2018年高考成绩喜人,全区普高一段录取人数637人,比去年净增210人,一段录取率达27.7%、提高8.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瓯海中学一段上线人数357人,比去年增加120人,一段录取率达到78.8%,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在全市9所公办省一级重点中学中名列第三;育英学校有5人进入北大、清华。

5. 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启动“三名工程”建设,出台建设实施方案,7月,通过省中职“三名”建设工程中期现场考核评估。从瓯海区域企业、行业特色出发,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2018年,新增“眼镜设计”专业,完成第一期的眼镜设计短期培训班的招生工作。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四段螺旋推进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招生计划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深化中职学校选择教育,共开出选修课83门,覆盖面100%。瓯海职专集团学校的“德育银行”被评为省中职德育品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被评为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瓯职-港华校企合作共同体评为省中职校企合作共同体,1名教师获评省级名师,1名学生获评省中职教育优秀毕业生;获评市级品牌项目3个。2018年,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证书通过率98%以上,省市职业能力大赛获奖达29人次(其中2人获全国二等奖)。2018年高职考试录取335人,录取率达94.1%,创瓯海高职考试最好成绩。

6. 社区教育终身化发展。在获得省首批示范学习型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我区获2017年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获评省级现代化成人学校1所、省成人教育品牌1个,市级现代化成校1所、市级成教品牌2个。创建市示范社区学校1所,市一级社区学校3所,市二级社区学校分校3所。

(四) 引进培育共进,师资实力不断增强

1. 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各项考核、聘任(聘用)、晋升、评价等重要依据。丰富师德教育活动方式,开展例行师德检查、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查、查后反思建章立制等教育活动。治理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在网络公布瓯海区教育局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在校门口设立举报投诉信箱,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监督。一年来,共接到教师有偿补课电话投诉20多起,举报件10多件,对每起投诉、举报的内容进行调查取证,并予以回复及处理。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系列活动,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楷模”“终身班主任奖”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师德先进人物的激励、示范作用。

2. 教师队伍管理不断优化。扎实做好人事调配与服务,顺利完成2018年教师公开招聘和区内外教师流动工作,2018年共招聘事业编制新教师105名,事业编制报备员额教师51名,非编专任教师171名。提前启动2019年教师招聘工作,11月份分别赴温大、浙师大招聘新教师共42名。落实教师校长交流任教,2018年交流符合条件教师92名,交流聘任中小学正职校长23名,副职校长25名。规范中小学临时代课教师管理,坚决杜绝一年以上的代课教师。妥善做好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今年共1338名教师资格参与注册。

3. 队伍建设初见成效。关注教师学科素养提升,顺利完成2018年瓯海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100%完成国家、省、市指定性培训项目。2018年我区共有178个教师培训项目列入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网上课程。做好学校领导干部培训,举行小学校长晒课活动和幼儿园园长展示活动。关注新教师成长,制订新教师成长三年培养方案,为每一位新苗配备一名区级以上名师指导师,构建专项培训发展课程。71个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有序开展活动。继续实施《瓯海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出台《瓯海区中小学名优教师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教师培名、校长培优和专家培尖计划, 2018年,我区4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引进2名特级教师,入选省“万人计划”公示期满1名,69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骨干,38名老师被评为市骨干班主任,温州市十三五领军教师高端班培训8名。

(五) 坚持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 德育工作日趋优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以各类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主题活动,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四品八德”教育实践活动,5月,全市中小学“四品八德”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瓯海召开,瓯海中学作典型经验交流。加强中小学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印发《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争当‘四品八德’好少年”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开展了慈善一日捐、爱心义卖、志愿者进社区服务、到敬老院献爱心、网上祭英烈,评选“四品八德”好少年、“学雷锋标兵”等实践活动。重视德育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选送8人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奖,1人获省一等奖。开展了2017学年市、区级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的评选上报工作。

2. 特色学校建设深入推进。促进学校特色发展,2018年,1所学校获评全国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学校获评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所学校获评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瓯海职专接受市德育特色示范学校评估,4所学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评估,41所学校接受区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验收,2所学校接受省级绿色学校创建评估,4所学校创成墨香校园。深化语言文字创建工作,创建区级规范化镇街5个,区级示范学校24所,街道创建率和区域推进应创学校达100%。

3. 体艺教育不断加强。面向全体学生,深入开展学校文体“2+1”工程,保障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继续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活动。我区学生在市艺术节比赛中获市一等奖31项,市二等奖41项,市三等奖39项;在省艺术节中获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联合区文广新局等五家单位开展第十四届瓯海区未成年人读书节系列活动,举办了“千纸鹤故事屋”“同在蓝天下,阅读手拉手”侨乡留守儿童阅读服务、“相约瓯图,为残障儿童爱心义卖”“迎六一﹒过端午﹒读经典﹒动手绘”、“未成年人课本剧大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第十三届校园社团文化节。积极开展区第五届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和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4所学校获市汉字听写大赛二三等奖项;组织参加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2个教师节目获一等奖,6个学生节目获市一二三等奖,区教育局获得优秀组织奖。

4. 课堂变革继续深化。持续推动我区第二轮中小幼课堂变革校级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把“问题化学习”的要素与学科教学实际相融合,启动第一批学科“种子”课题的实践研究。关注校本研修,出台《瓯海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示范校认定办法(试行)》《关于开展瓯海区首批校本研修示范校认定工作的通知》,2018年,获评获评市第三批校本培训精品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市“第二批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学校”2所。实施教学常规优化,实行研训员蹲点学校制度,督促并指导学校落实教学常规,举行了区级“新常规·新设计”评比。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修订《瓯海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奖金1000万元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明显的学校实施奖励。2018年,兑现奖金1900万元。

5.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分学段推进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建设过程管理,搭建微讲坛等交流平台,整理区域精品课程,建设特色课程群,探索共享形式与机制。组建了7项课题群,以科研抱团互动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组织了12次“教师课题研究方法”24学时培训。2018年,区级课题立项210个,市级课题立项35个,省级教研课题4个、省级规划课题立项2个。区级课题应结题课题110项,市级应结题课题33项。择优送市参评论文共169篇,获奖100篇,其中一等奖15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53篇。2018年,我区课程改革方面成绩喜人,学前教育阶段,获评市精品课程二等奖以上7门,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列全市首位;义务教育阶段,获评市精品课程一等奖6门、二等奖3门、三等奖5门,市优秀课程规划4项,获奖率达82.35%,居全市首位;2门课程被评为省第六届精品课程,居全市首位;高中教育阶段,获评市精品课程9门(中职职业技能类2门、普高7门),省精品课程1门。

(六) 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服务意识

1. 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4月,制定《2018年瓯海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点》。5月中旬,组织参加区微型党课比赛,教育代表队获全区团体及个人决赛冠军。规范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党费收缴及2017年度党费返还工作,全年教育系统新确定11名高知识群体入党积极分子,培训33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28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14名预备党员。实施“红色接力培养计划”,聘请党员名师与青年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9月,完成首批10对教师结对。

2.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3月,制定《瓯海区教育系统“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症”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方案》《瓯海区教育系统“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4月,出台《2018年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清廉教育”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系统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和《2018年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5月,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同时,区教育局与各中小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7月,制订《2018年瓯海区教育系统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双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强化全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主业主责意识、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10月,制订“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11月,召开“清廉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确定首批15所创建示范点学校。

3. 政务公开初见成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领域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对公开事项按“五公开”要求逐一梳理,主动公开事项达到32项。制定出台地方标准规范《政务公开工作规范 义务教育》。通过与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全面梳理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省定“最多跑一次”事项22项,除1个涉密事项外,其余21个事项均开通网上办理渠道;五星事项9个占40.9%,四星及以上事项16个占72.7%;民生事项8个,6个实现“一证办占75%;所有指标均超过省定要求。在9月份全市“最多跑一次”满意度调查中,瓯海教育事项实现率94.7%,居全市第四、满意度100%列第一。2018年,民办学校行政许可案卷11个;面向社会人员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共380名教师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4. 维稳工作有序进行。按时办理和答复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妥善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2018年,我局共收到市、区等上级部门交办及群众举报、咨询件1136多件,均按时予以答复,回复率百分之百;妥善处理群众来电 900 多次,接待信访人员100多人次。

(七) 强化各类保障,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 校园安保工作不断强化。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配齐配好校园保安人员,严格落实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出校园身份查验登记制度;完善“物防、技防”器材,确保110报警系统、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线防入侵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做好周边隐患排查,各学校(幼儿园)提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29件,已全部完成整治;组建平安校园建设巡查组,每月开展明察暗访,发放校园隐患整改《通知单》40余份,落实整改100%。同时,全力做好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进博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教育系统平安稳定工作。3月、9月,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新学期开学工作进行督查和重点抽查。深入推进“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建设工作,目前食堂量化分级A、B等级达66%,其中300人以上AB食堂等级比例达98%,300人以上“阳光厨房”食堂比例达85%;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者定点采购率、品牌超市占校园商店总数、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中小学加热保温水直饮水系统建成率、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率均达100%;中小学生饮食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2%。继续推进“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创建和校园消防安全、卫生、传染病防控、防溺水、交通安全等常规教育工作。2018年,创建健康促进学校7所;安装“智慧用电”系统279套;订制了茶山学生公交车,解决了茶山片区师生出行问题;继续加强对森马协和学校的6辆校车的监管,查处1起没按规定路线行驶的违章行为。

2. 招生工作规范有序。义务教育招生便民高效。6月,制定出台《2018年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将招生服务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全国政务公开试点区的重点服务项目。在“瓯海教育发布”公众微信号上搭建“义务教育招生便民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回复家长招生疑难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进义务教育“零证明”入学,招生事项实现“掌上”全操作,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阳光招生”。2018年11000多个家庭实现最多跑一次,减少招生材料2300多份,得到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和温州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高中招生平稳有序。3月,出台2018年全区普高招生政策,合理安排全区普高招生计划,完善招生录取机制。继续加强特长生招生的统筹管理,瓯海中学和瓯海一高定向生比例为招生计划数的55%。实行民办普高区内招生填报志愿、平行志愿录取,跨县招生保持招生计划数的40%比例自主招生政策。2018年完成瓯海中学提前自主招生120名,4所公办普高特长生招生102名;按时完成特长加分和政策加分对象的报名和审核工作,全区特长加分116人,政策加分188人。

3. 教育督导职能继续加强。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继续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核实分析2017年度教育发展水平督导公报数据并提出下一步提升措施。继续做好2018年镇街教育目标考核和市学前教育先进(达标)镇街、等级园创建评估、规范办园行为督查。分类对 90所学校(幼儿园)进行发展性督导评价和办学绩效考核。全面推进挂牌督导,聘任16位专职督学分四个责任区对全区中小学实施挂牌督导;完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迎评工作。

4. 工会、退管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切实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做好基层工会组建和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2018年新建工会13家,14所学校工会换届。完善教代会制度,深化校务公开,8月召开义务教育领域政务(校务)公开工作推进会。充分发挥教职工解困救急互助会的作用,开展困难教职工帮扶活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各类常规性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快温馨工会创建,10所学校通过市教育局验收,全区30%以上的学校建有“妈咪暖心小屋”。

瓯海区教育局2019年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全区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建设“科教新区、山水瓯海”战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努力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大力提升瓯海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一) 学前教育:新建成公办园6所, 公办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30%以上;等级幼儿园占比达到97%以上,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86%以上;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创建完成率达100%。

(二) 义务教育:深化培育两批4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树立6所先进典型;初中创建市级第二批新常规达标校7所,其中样板校2所;小学创建市级第二批新常规达标校18所,其中示范校2所;实现全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全覆盖,创建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现代化区;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三) 中职教育:2019年计划招生1200人,“眼镜设计”专业,继续招生2个班级;高标准落实省“三名”建设工程任务,高质量通过省第二次阶段性验收;按预期进度推进市中职示范性“智能+”4个项目建设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专业保持紧密合作的企业单位达到2家以上;省单独考试上线率实现90%以上。

(四) 社区教育:创建市二级以上社区学校(分校)6所、市级社区老年学习苑3个。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化成校(社区学校)1所,创建市级及以上成人教育品牌项目1个、实验项目1个、社区教育特色课程1门。农村预备劳动力和成人“双证制”培训招生150人,完成扫盲任务300人,中职社会培训5000人次,家政服务人才培养1000人次,各类成人教育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学分银行录入人数8万)。

(五) 教师队伍:幼儿教师持证率达100%,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100%;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85%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7%以上,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15%以上;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86%以上。

(六) 教育装备:创建温州市中小学功能室达标学校12所,创新实验室10个,书香校园4所。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有效读者95%以上,年度生均添置纸质图书2册以上,纸质借阅图书生均12册,电子阅读生均20册。完成480个教室照明标准改造。

(七) 教育信息化:创建市级智慧校园试点校2所,智慧教室18个,创客教育基地(创客空间)10个,智慧录播教室13个;继续开展区第七届优秀微课程评选工作,新增优质微课资源800部。

(八) 教育教学质量:全区中小学质量监测主要指标在全省晋等升位,中考成绩稳步提升并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85%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 夯实教育基础,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区财政教育分成比率,平稳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受控瓯海教育运行水平,继续实现财政教育支出增幅高于地方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加强收费的监管力度。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管理,确保教育资金安全有效。全面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强化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继续做好教育扶贫工作。

2. 优化教育设施布局。结合“精建精美”总体部署,根据我区人口集聚趋势和城市发展水平,继续推进实施《温州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进一步优化教育设施布局。落实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真正做到与住宅小区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等“四个同步”,增强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的刚性和强制性。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检查,对未按规定建设的,通过补建、改建等方式予以补足配齐。

3. 加快教育基本建设。建成投用茶山三小扩建工程(二期)、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一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高中部扩建工程(一期)和6所公办幼儿园项目。加速推进中心单元D-16b学校、温州高铁新城实验学校(二期)、黄屿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续建工程。启动建设原郭溪中学改建、南堡临时安置学校、南湖规划幼儿园等多个项目。积极推进中心西单元规划九年制学校、梧田西单元规划初中等前期类项目。

4.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学校教育装备采购工作,严格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严格招投标程序,做到全程“阳关采购”。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标准》,加大投入,配齐配好教学仪器设备。做好教室多媒体、课桌椅更新和灯光改造工作。做好标准化功能室、创新实验室建设,努力通过建设达到温州市中小学功能室达标校创建要求。用好温州市中小学云图书馆,配置电子阅览移动终端,提高纸质图书借阅量和电子图书阅读量,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校服和床上用品采购的价格和质量管理,规范学生作业本的招投标和报刊、辅助教材的征订工作。

5.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应用模式。继续做好区域智慧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开展区第七届优秀微课程评选工作。推进“1+1+X”模式的智慧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云基础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快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应用环境建设,进一步做好“互联网+研修”应用工作和国家、省资源平台的推广及应用工作。开展“互联网+学习”应用模式研究,基于“慧课网”做好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开展在线学习研究。推进“1+X”创客教育课程建设,继续做好2018-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的指导、评审和推荐任务。

6.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在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基础上,进一步强基础,促均衡,补短板,育亮点,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制定出台《瓯海教育提升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认真落实《温州城区西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努力打造全市教育新高地。

(二)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 推进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扎实推进幼儿园扩容工程和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新增公办园6所;加大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省定标准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依法落实民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幼儿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达到同类在编教师的80%以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实施意见》,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继续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培育一批在省市有影响力的课程改革试点园;进一步完善全区幼儿园互动发展联盟工作,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努力设立区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中心,制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纲要,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质量。继续开展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创建工作,先进街道完成率达百分之百,积极创建市学前教育达标区。

2.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及撤并程序,优化校网布局,减少“小规模学校”和“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存量;二是加快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制定并实施《关于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提升全区教育品质的驱动战略,统筹和整合区域内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三是推进教育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关于加强校地合作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方案》,全力、深度做好教育合作“4+2”项目。精心培育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温大附属一幼和温大附属二幼。不断挖掘在瓯高校资源,努力构建更多的校地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优质又特色的资源助推瓯海基础教育发展。落实公办中小学与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1+1”结对帮扶任务,努力办好小规模学校;四是继续培育新优质学校。制定出台《瓯海区加强初中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初中强校工程;继续全力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化实施,深化培育两批4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有效提升学校品位,树立6所先进典型,着力打造好家门口好学校。五是做好“全纳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瓯海区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2018-2020年)》,重点做好两端延伸工作,不断完善学段衔接、普特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持证残疾孩童入园和入学率。继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六是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推进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现代化区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和区第六届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等主题活动,推进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和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实现全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全覆盖,提升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街道工作水平。

3. 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做好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校园整体迁扩建工程。凝心聚力推进省中职“三名”项目建设任务,并高质量通过省第二次阶段性验收;应对“机器换人”产业变革,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市中职示范性“智能+”4个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专业保持紧密合作的企业单位要2家以上,推进眼镜设计与工艺专业内涵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业水平测试确保98%以上的一次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85%以上,省单独考试上线率实现90%以上;职业能力大赛及其他竞赛全市要领先、全省要有名、全国要有份。采取“员工入校”和“送教进企”相结合方式,积极开展中短期职业能力培训,完成5000人次以上社会培训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能力。

4. 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坚持支持和规范并举,引导民办教育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大力发展向规范提升转变。继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事业领域,利用布局专项规划的独立用地、低效土地、集体资产等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上档次、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完善民办教育改革政策体系。根据省、市民办教育政策,制定出台符合我区实际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出台民办学校党建、公共财政补助等配套文件。开展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星级评估,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财务、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等办学行为,进一步深化民办教育机构年检评估工作。实施动态监管,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效果。加大对薄弱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

5. 完善社区教育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提高社区教育服务质量,开展各类成人继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探索多主体、多形式办学模式,联合举办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良好局面。2019年,创建市二级以上社区学校(分校)6所,创建市级社区老年学习苑3个。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化成校(社区学校)1所,市级以上成人教育培训项目品牌1个,实验项目1个,社区教育特色课程1门。农村预备劳动力和成人“双证制”培训招生150人,扫盲任务300人以上,家政服务人才培养1000人次,各类成人教育培训10万人次以上(其中学分银行学习成果录入8万以上)。

(三)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导向,积极探索“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推进“一校一品”德育特色项目建设,打造“四品八德·燎原精神”区域德育品牌。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深入开展“四品八德”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和省编德育课程,努力开发“四品八德”校本课程。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体化、形象化。加强对学生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则等方面的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重视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热爱中华文化。培养一批德育骨干力量,推进德育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核、评优等管理机制,健全班主任工作保障机制。做好一年一度的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工作教育。防止中小学的极端宗教渗透。

2.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积极落实《瓯海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规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真正开齐开足体艺课程。积极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深化体育特色校和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办好2018年区中小学体育节活动。严格执行《瓯海区艺术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办好2019年瓯海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加强科技教育,办好2019年科技节、2019年科普工作者科技创新大赛。继续办好读书节教育活动和校园社团文化节活动,做好市区两级“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指导和梳理中小学的特色建设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温州市特色项目学校。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打造一定数量的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和线路,共建共享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各类实践基地全年接待10万以上人次。严格执行“静校制度”,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健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实施中小学生“明眸皓齿”工程,完成480 个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标准改造,率先打造儿童青少年近视和龋齿综合防控示范城区。

3.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义务段课程改革,提供更加适性的教育,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体系、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聚焦主题课程建设,加强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进一步推动STEAM课程、“爱阅读”课程、德育课程、研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初中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加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整合优化,着力培育市、区级精品课程。举办温州瓯海第八届教师课改论坛、罗山·塘河缘教育高峰论坛,加大课改工作成果交流和典型示范的引领力度。扎实推进教学新常规建设,深化课堂教学变革,培育“学为中心”的课堂。有序推进“教学新常规”建设,自主开展多元探索,以“问题化学习”、“项目化学习”等实践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有效作业”、“学习评价”优化改进等行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4. 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要强化“科研兴校”的意识,坚持“科研先导 研训一体”的思路,将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相长的重要抓手,聚焦瓯海教育发展的“真问题”,倡导“重过程、重实证、重应用”,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基础性服务;积累教育科研成果,从文化重塑、课程优化、常规建设、课堂变革、教师教育、校本研修、教研组建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等领域选择学校改进的关键性问题,依托课题群、项目组等形式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持续性的研究与实践,强化教育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培育国家、省、市级优质教科研成果,加强应用与物化,不断积累和改进,丰富瓯海教育的内涵;发挥教育科研效能,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推广会等,传递教育科研成果,不断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认知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助推课程改革与课堂变革工作,不断提升瓯海教育的品质。

5.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实施落实《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以教学新常规达标校、初中样板校、小学示范校建设为载体,初中创建市级第二批新常规达标校7所,其中样板校2所;小学创建市级第二批新常规达标校18所,其中示范校2所。认真实施落实《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深入实施“十大项目”,有效提高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区域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测与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以评价促教学质量提升。定期组织开展对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专项督导,不断促进规范办学并向轻负担高质量目标迈进。制定出台《2019年瓯海区教育质量奖实施方案》和《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奖励办法(试行)》,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批名优学校。全区中小学质量监测主要指标在全省晋等升位,中考成绩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四) 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1. 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树立和表彰优秀教师楷模。坚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师德规范教育作为2019新进教师岗位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我区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继续开展暑期师德教育周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大检查,扩大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参与度,建立师德师风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制度。继续保持治理高压态势,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对涉及有偿补课的举报迅速查处,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处理“三个第一”,确保治理活动取得理想效果。

2. 持续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结合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科学配备干部助力教育集团优质均衡发展,适时试点“校长组阁”模式。推行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相结合的校长聘任制度,科学制订考核评价,形成班子年度考核、学校亮点展示、常规管理点评等综合考核方式。完善校长年度目标考核奖励制度,初步建立“专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继续加强学校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的基础上,探索学校中层干部竞聘方式、任期期限、培训方法和考核奖励制度,提高学校中层干部岗位吸引力,提高学校中层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继续落实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报备员额、非编专任教师招聘,建立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探索建立更为灵活的中小学教师聘用机制。尝试建立教师资源信息平台、引入第三方公司等途径,为解决学校因新情况带来的教师临时性短缺等问题提供服务。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工作。

3. 不断加大教师引培力度。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若干意见》。启动教师素养“4+1”提升行动,以本体性知识、育德能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能力为必修内容、学习心理辅导能力为选修内容,区校联动,加强教师研修,以赛促学,举办瓯海区首届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大赛。根据《瓯海区中小学名优教师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继续做好教师培名、校长培优和专家培尖工作,做好未来教师培养, 着力构建“1+2+4”学科核心团队。根据《瓯海区中小学校(园)长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按正校长、副校长和后备干部三个类别继续做好干部培养工作。开展校长读书会、专题培训、选派骨干校(园)长外出挂职学习或跟岗学习,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教育领导力和执行力,尝试探索专家型校长的成长模式。分类做好新教师三年培养方案,完成2018年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的培训管理和结业工作,探索新教师培训的专题化、主题化模式,尝试开展课程整合,切实有效实施培训计划。

(五)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教育改革发展环境

1. 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建立学校章程执行机制。义务(学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后,各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讨论、精心修订原有章程,逐步发挥学校章程在确定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实效性作用,而不是停留在“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表面形式;同时以章程为统领,研究确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计划,使学校发展轨道不因校长的变更而轻易改变,做好校内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

2. 继续深化招生改革。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坚持就近、免试、免费入学原则,继续推行“零证明”入学,完善入学材料审核机制,形成“招生政策实现全过程公开”、“招生流程实现全线上服务”和“招生改革实现家长零跑”的局面,不断提高招生管理服务质量,实现合法、规范、透明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有效破解新居民子女、企业人才子女、拆迁户子女以及新办学校、拆迁学校等入学问题,确保2019年招生及学生分流安置工作平稳顺利。科学制定中职招生计划,保质保量完成中职招生工作。完善学籍管理平台,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3. 切实加强教育督导。在2018年申报基础上,找短板、育亮点,扎实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创建工作。做好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和省政府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做好对镇街教育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突出各镇街对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的落实。做好国务院省、省、市教育督导委对区各级各类专项督查,以及各级各晋级升等创建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和办学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

4.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认真落实省、市、区有关“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着力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工作流程再优化、操作管理标准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民化,实现数据共享,大幅提升“网上申请、快递送达”和“一证通办”事项的数量和比例,推进“减证便民”,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项目,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做好上级督查迎检工作,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质增效。扩大“零跑”事项,力争除涉密事项外,有更多的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5. 全方位打造平安校园。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明确学校的安全主体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校(园)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继续强化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执法、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建设。保证每两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进行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索,保证在校学生受教育率达100%。将“每日三分钟,每周一集中,每月一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化,落实到人、到点、到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家长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全面落实校园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校园安全“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三落实”。切实做好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加强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防溺水等教育和管理。做好各类特殊学生的排摸,加强心理干预和治疗,切实落实特殊学生家长告知制度。进一步做好学校学生、幼儿园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组织工作。

(六) 加强自身建设,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 坚持党的建设工作常态化。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深化“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理念,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对学校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服务师生不偏离,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制和以“六制”、“六规范”要求抓好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做好“二会一评”工作,切实按照“阵地标准化、活动制度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常态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四化”党支部建设。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加快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努力挖掘和培育15所“清廉学校”示范点工作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廉意识根植于学校土壤,厚植党的执政政治基础。

2.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实施细则以及区委“1+9”文件规定,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特别要加强对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教师招考、三坛评定、招生考试、干部任用、党员发展等领域的监管,并严肃查办教师有偿补课等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针对关键岗位和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深化廉政教育和纪律教育。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促进廉政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教育融合互动,扩大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

3. 切实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扎实开展“强责任敢担当,治顽疾优环境”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担当意识,从严整治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转变教育队伍作风。从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创建师生满意食堂,切实维护教育良好形象。认真开展教育审计工作,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制度,有效防范教育经济风险。全面推进校务公开,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抓好教育信访工作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学校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教职工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区慈善总会教育分会和教职工解困救急互助会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力创新团队工作机制,重视少先队和共青团阵地建设,促进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规范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对离退休教师的管理和服务,关心离退休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支持各退管分会组织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进一步落实好离退休教师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努力营造尊老爱老风气,积极开展慰问活动,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区民师维稳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区属有关部门和镇街的联系和沟通,定期召开维稳工作研判会,及时分析不稳定因素,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