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1/2019-24495
  • 文件编号:温瓯政办发〔2019〕45号
  • 主题分类:教育规划管理
  • 发布单位:区府办
  • 成文日期:2019-12-0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瓯海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12-06 17:16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府办(外事办)

        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瓯海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8日

    瓯海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

  为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温教基〔2019〕21 号)精神,以“美好教育”为核心理念,实施“优办教育、学在瓯海”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全区初中转型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理念,以全面提高初中育人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初中办学水平为重点,以推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现代化学校为抓手,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丰富内涵、提升质量”思路,全面提升全区初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区公办初中。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聚焦改革关键环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端正教育思想,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课堂变革,改进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育,完善考试评价,优化育人环境,整体提升育人水平。

  (三)凝聚联动育人合力。健全政府依法宏观规划管理、区和镇街两级联动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方配合推进的工作协调机制,构筑齐抓共管、合力育人的基本工作格局。

  (四)注重内部机制创新。立足初中学校教育管理实际,建立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教学组织管理机制、考试评价机制、质量提升机制和保障机制,不断增强育人活力。

  四、发展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示范初中要打造成“理念先进、文化优良、特色鲜明、师资优秀、环境智能、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优质初中要积极申报市级“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潜质初中要申报区级“实验校”,促进“实验校”硬件与内涵同步提升,不同初中错位发展、多样化发展,形成“示范领跑、优质更优、潜质升级”的整体推进局面,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初中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全市领先。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调研诊断分类施策行动

  1.调研诊断研制计划。组织专业力量或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区初中办学水平进行调研诊断,按照示范、优质、潜质三种类别,分类推进“未来学校”、市级“实验校”、区级“实验校”建设。各初中要注重优化学校管理、建设先进文化、加强师资队伍、转变育人模式,梳理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找准学校内涵提升的“最近发展区”,至少确定一个重点项目,充分利用专业资源,集聚实践智慧,系统设计发展路径,形成“一初中一项目一方案”改进思路,制订本校“强校工程”行动计划,明确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主要举措。

  2.加强全程专业指导。采取智力引进、智力借用、业余兼职等柔性引进人才和优质项目,通过签订协议、约定目标期限、确定报酬金额等方式,为每所初中配备不少于3名的指导专家,形成“一校一团队”;开展初中教学视导和办学诊断,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改革、教育科研、智慧校园建设等,对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估,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个维度衡量学校发展,形成“一校一报告”。

  3.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依据初中教育现状和发展短板,确定“十大重点项目”:基于寄宿制的多元办学机制行动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实践研究、基于共享互惠的合作办学资源配置与优化、基于“班组文化”的课堂变革实践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学业质量”分析与评价、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同步课堂”结对帮扶行动研究、基于“课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研究、基于落实新常规要素的教学质量提高实践研究、以个性化课程促进民办学校品牌发展行动研究等项目。积极谋划开展“学校内涵发展精品项目”建设,每年向区人民教育基金会申请300万元以上专项经费,用于入选项目学校的补助。具体项目见附件《瓯海区初中首批重点项目一览表》。

  (二)实施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行动

  4.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三全四课五立”育人新模式(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四课:课程、课堂、课外、课业;五立:立德、立志、立学、立行、立身),以德育示范校为抓手,推进“一校一品”德育特色项目建设,形成一批课程育德、文化育德、活动育德、管理育德、实践育人、协同育人、评价育人的优质项目,打造“燎原精神”瓯海德育品牌。预防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推进“一校一品、每生两项”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每生一项”艺术特色项目建设。通过校内外劳动、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劳动和实践教育。

  5.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各初中要重视课程建设,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学校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鼓励高等院校及社会专业机构参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特色教师培育,指导学校聚焦人文、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领域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课程。认真落实第二轮课堂变革行动,通过教学新常规、学科教研组建设、问题化学习、爱阅读活动、创客教育、STEAM教育、精准教学等,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变革,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新范式。

  6.实施未来学校计划。未来学校要立足新空间、新课程、新课堂建设,加强学校泛在学习空间、专用教室建设,积极推进学校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建设,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开放、高效、多元、融合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与学范式,满足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项目化学习的需要,打造“瓯海智慧教育”品牌;要构建先进课程体系,形成优势学科和特色课程群,拥有一定数量的省、市精品课程,积极发挥优秀教师团队作用,并在区域内共享;要强化开放办学意识,加强校际交流合作,积极探索国内外交流合作项目,与国内外优质学校建立常态化、特色化学校联盟,加强办学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

  (三)实施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行动

  7.推进集团化办学。按照《瓯海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要求,实行“名校+”“1+N”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紧密型”集团——郭溪中学集团学校,“联盟型”初中集团4个和跨学段集团2个,温州二外与南白象中学、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与泽雅中学联盟合作办学,实现全区初中集团化办学全覆盖。联盟型教育集团通过学校管理联通、教师队伍联手、课程教研联合、学校文化联创、绩效考核联评、“红色领航”支部联建等路径,实现全区初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8.深化校地合作办学。全面落实《瓯海区加强校地合作推进茶山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瞄准“一三五”工作目标,深入推进与温州大学“4+2”合作项目,将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打造成全区乃至温州市标杆学校。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与人才优势,构建更多“校地合作”平台,助推瓯海基础教育发展。

  9.积极探索委托办学。探索新建公办学校,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优质民办学校或专业机构进行办学,融合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各自优势,激活管理、办学、评价相互分离并彼此联动的机制,将委托学校快速打造成名校。

  (四)实施校长教师学科培优行动

  10.实施校长培优计划。通过优质引进、学校培育、公开选聘等途径,配优配强初中校长。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用EMBA模式,为初中校长定制系统化、行动式、导师制的培训方案,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理念,由知名校长进行一定时间陪伴指导,不断提升校长队伍素能。实行校长进课堂制度,每学期在本校听评课不少于30节。试行初中校长职级制,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11.实施教师培名计划。推动校本研修规范化、常态化,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效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学科专业能力、教育理论素养、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全面实施《瓯海区名优教师培育三年行动》,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选拔向“实验校”倾斜,各级“三名”“三坛”和学科骨干评选向初中倾斜。鼓励支持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站)在初中教育集团全覆盖设站布点,形成名优教师圆点辐射的培养机制,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成长。面向省内外为全区每个中考学科引进2名及以上特级教师或学科名优教师。每年提前招录一批比例不少于当年初中教师招录计划30%的优秀毕业生,推进新入职教师到城区优质初中跟岗锻炼的培养模式,力求每一所初中都有25%以上的市、区级“三名”“三坛”和学科骨干。

  12.实施学科创优计划。以每年一次的学科素养大赛为载体,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全面提高初中教师的解题能力、命题能力和学科素养。建立以学科研训员为主体,兼职研训员和专家导师团队为两翼的专家队伍,使各学科在区级、教育集团层面都形成“1+2+4”名优教师引领团队,促进品牌学科建设。初中教师暑期集中时间提早两周,开展学科集体备课活动。针对学科教学重点和关键问题,每个学科每年至少组织1次“罗山·塘河缘”教育高峰论坛活动。

  (五)实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行动

  13.加快初中基本建设。近三年,新建高铁新城实验学校、黄屿单元九年制学校、中心区西单元九年制学校、中心区D-16规划学校等4个项目,扩建牛山实验学校、温大附属茶山实验中学等2个项目,高起点建设初中教育高地。提升改造任岩松中学、泽雅中学、瞿溪华侨中学等3所初中校园。

  14.加大经费统筹力度。加大财政资金对初中学校的倾斜力度,从2019学年起,将全区初中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1200元。各初中要结合实际,对学校特色、课程设置、空间环境做结构性思考,将课程理念植入到空间环境的打造之中,让环境成为学生学习的隐形课程,进而让环境成为学习空间和育人空间。开展初中教育资源基本情况调研,制定初中资源配置三年改善计划,设计“一校一清单”,经区级审核确认后,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初中资源配置3年内能居于全市前列。

  15.创新师资补充机制。三年内安排80名事业编制,专项用于优化初中教师年龄和学科等结构。

  (六)实施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行动

  16.深化学生素质评价。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从思想道德、学业成长、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等五个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实学生成长记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促进初中质量监测主要指标继续晋等升位,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17.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建立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常态化开展班际、校际质量分析,强化“精准教学”,加强培优扶潜辅导。建立发展性和增值评价制度,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奖励办法,在区政府初中教育质量奖800万元基础上,视教育质量突破情况予以追加,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杠杆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区中考在前20%率、总分平均分、后20%率等关键指标上取得较大进步,争取实现中考“争二冲一”目标。

  18.改革完善教师评价。在建立全区学校发展综合考评奖励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更加重视学校中层、班主任、教研组长的评价与考核,更加重视学科教学的捆绑式评价与考核,更加重视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充分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最重要依据,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府办联系副主任、区教育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区“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统筹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编办、发改、教育、财政、人力社保、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及各镇街按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加强初中建设相关工作。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初中教育发展问题。

  (二)加强考核推动。区政府将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专项督查,纳入对区相关部门、各街镇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区教育局将“初中全面提升行动计划”开展情况纳入对初中年度考核,督促各初中真抓实干,切实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区人大、政协、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开展行动计划专项督导,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三)加强交流展示。组建未来学校、强校工程实验校联盟,定期组织各联盟校校长参加集中培训。定期组织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在行动中形成的优秀案例,提炼初中突破瓶颈、优质发展的基本经验,分享校长的治学经验。大力宣传提升行动中的典型事例,尤其要注重对“强校工程”工作亮点的集中宣传,努力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的良好氛围。

  附件:瓯海区初中首批重点项目一览表 温瓯政办发〔2019〕45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