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抓“大拆大整”工作
具体措施:一是抓城乡危旧房隐患排查和治理改造工作。双屿民房倒塌事故发生后,我局立即根据辖区内房屋安全实际情况即时草拟并印发了《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大全区危旧房屋排查处置的通知》(温瓯政办明电〔2016〕352号)和《瓯海区城乡危旧房隐患排查和治理改造专项方案》,全力开展危旧房隐患排查、应急鉴定、应急处置、治理改造、配套政策、房屋安全管理六方面工作。在危旧房隐患排查方面,严格按照“一全面五突出”的要求,通过业主自查+基层干部地毯式排查+第三方机构专业性复查相结合,编织起危旧房排查的“天罗地网”,确保“一房一档”、“一户一档”,一幢不漏。在应急鉴定方面,完成隐患房屋安全鉴定2198户,完成率达80%,并开通鉴定微信查询,便于镇街和业主通过住建微信公众号在线查询鉴定结果。在应急处置方面,启动新桥街道金蟾社区九组团、南白象霞坊居住区等暂时未列入治理改造的疑似危旧房屋的沉降和倾斜动态监测,共计5.6万平方米;落实13个镇街800多个危旧房网格化动态巡查管理,重点对C、D级危房的使用情况,民房装修拆改情况进行动态巡查。在治理改造方面,通过纳入城中村改造、临时租房补贴、加固修缮等方式,完成C、D级危房治理1247户,其中D级危房纳入城中村379户,发放临时租房补贴958户,加固修缮261户。在配套政策方面,通过进村入户调研走访,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相继起草了《瓯海区危旧房屋加固修缮实施意见》、《瓯海区瓯海区危险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拓宽了危旧房治理改造路子。在房屋安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互联网+”房屋安全管理新模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发了房屋安全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手机现场采集房屋使用信息,实现房屋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系统化。二是抓出租房租赁备案工作。把出租房整治管理作为城市治理升级的切入点,按照全面实施准入登记备案的要求以所有出租屋必须符合“消防合格、结构安全、产权清晰、建设合法、经营守法”的标准进行清理整顿。目前,我局已经草拟了一套详细的《瓯海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操作规程》,并多次与瞿溪街道、郭溪街道召开协调会议,对接租赁备案的具体事宜,在瞿溪街道先行试点。三是抓无合法场所专项整治。制定下发了《瓯海区无合法场所及危房内的生产经营单位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督促镇街开展“四无”生产经营单位摸底排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无合法场所及危房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依法取缔或依法拆除。
取得成果:目前,全区城镇危旧住房“查漏补缺”和农村危旧住房“地毯式”排查已经完成,第三方购买服务也在丽岙街道、瞿溪街道试点成功。房屋安全综合管理系统将在前期测试调整后,于12月份全面投入使用。统一制作了《瓯海区房屋安全使用手册》、房屋安全使用书签、宣传海报、宣传书签、学生书皮封面等各类宣传品12万份,已排查、危险房屋、C级危险房屋和D级危险房屋四种标识牌等各类标识2.96万个。全区共排查农村房屋9.135万户,城镇危旧房屋688幢,发现隐患房屋2758户,建档2758户,落实D级危房“五个一律”216户(间),腾空危房958户(其中拆除486户);排查出无合法场所生产经营单位5660家,已完成整治824家。完成81幢13.44万平方米的城镇危旧住房治理改造,其中纳入棚户区改造项目23幢4.34万平方米,直属公房腾空7幢0.2万平方米。瞿溪街道前期已排查出300多户10人及以上的放心类、关注类居住出租房,计划12月底前将该街道完成所有10及人以上出租房准入登记备案。
(二)抓交通治堵工作
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形成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网为主体、支路网为补充的城市路网系统,实现衔接便捷、运行高效、体系完善的路网格局,构建“七纵五横六环”的道路交通网格局,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出行需求。结合停车场(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住宅区、公共建筑等配建停车场建设,景区停车场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以及“三改一拆”后的空地利用等方式,有序推进停车场建设。
取得成效:截至11月底,全区共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5.091公里,老104国道拓宽改造(瓯海大道-南湖路段)、瓯海大道西延(福州路-瞿溪环岛)、凤南路(温瑞大道-蛟凤路)、龙霞路(瓯海大道-南湖路段)、吹台山隧道及连接线等已建成通车,泽雅古川路和中心区经五路、纬十路东延伸等2条断头路顺利打通,西山东路2号桥、温瞿公路河头路口两处拥堵点已经完成整治工作,广化路、新双南线、天长岭隧道复线及接线工程等工程扎实推进。停车泊位建设已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建成停车泊位19477个,其中公用停车位8936个,住宅和商业配套专用停车位10541个。完成南白象凤凰工业区、梧田街道南瑞锦园等6个小区的停车位改造工程。
(三)抓道路综合整治工作
具体措施:以都市化建设为统领,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道路综合整治总牵头单位,我局会同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对全区道路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瓯海发展实际和区域特色,编制了《瓯海区道路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对迎宾主次道路、行政中心等城市重要区域、重要商圈实施改造,内容涉及路面工程、 架空线路“上改下”、附属设施、景观绿化、建筑立面、夜景亮丽六大方面,实现瓯海区“序化、洁化、亮化、彩化、美化” 的“五化” 目标,使瓯海区建设与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取得成效:截至11月底,我区已经启动25条道路综合整治项目,完成了瓯海大道(福州路—文昌路)、汤家桥南路(瓯海大道-温州大道)、茶白路(高科路-南塘大街)等5条道路已经完成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由我局负责的六虹桥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筑立面改造、电力上改下、亮丽工程,于10月25日开始全线建筑立面改造、电力架线上改下进场施工,预计2017年春节前完成瓯海段绝大部分立面改造等主要工程任务;今汇路(宁波路-集贤路),目前已进入施工招投标招标阶段。福州路(站南路-新桐路)、宁波路(温瞿公路-陈焦路)等道路已经按期开工,瓯海大道西延伸段(三溪路-福州路)、景屿路(瓯海大道-南汇路)、雪山路、西山路等道路综合整治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上田-霞坊南湖段110KV架空线路“上改下”项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马鞍池至呈祥110kv、惠民路-温瑞大道220KV等架空线路“上改下”项目正在处理前期手续工作,其他10KV线路正在有序进行。
(四)抓安置提速工作
具体措施:作为“安置提速”工作的总牵头单位,我局把安置优先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工作安排上优先考虑安置房工程项目,切实做到人力、物力、财力向安置房倾斜,力争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入住。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会同区考绩办、区征收办等对相关责任单位开展督查和进度通报,奖优罚劣。通过技术外包,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实现安置房建设进度专业化管理。设置开工项目、建成项目、交钥匙项目等九张表格,实现挂图作战。抽调精兵强将,为项目在招标程序、开工安全生产条件申报,安全文明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优先给予技术支持,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机制,确保全年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取得成效:至2016年11月底,已开工104国道西过境横塘安置房(B-12-3)、瓯海中心区拆迁安置房(平天镬公园、秀屿山公园)D26地块、山前社区保障性安居工程(I-31地块)等7个项目,合计面积82.69万平方米;建成仙岩街道农改房安置工(B1-4地块-竹溪村)、梅屿村安置房(A-14、A-11a、A-16e地块)、郭溪街道农房改造安置工程(P-20A-地块凰桥村)等12个项目,合计面积115.82万平方米;中心区商务区三期(c12、c14)地块等7个项目(含2个农改房项目)完成交钥匙,合计2233套,预计全年可完成交钥匙2400套以上。
(五)抓建筑业振兴工作
具体措施:积极落实建筑业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逐步推进我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建筑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发展模式转型,实行企业资质动态监管。今年,我局专门成立振兴建筑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对全区14家二级资质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建筑业现状调查,以问题为导向,理清建筑业创新、解困、振兴、发展思路。与区财政部门等单位积极衔接2014年、2015年奖励资金事宜,并积极与银行对接,准备以瓯海建设大厦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已投入资产作抵押,以部分股东的名义向银行贷款1亿元解决建设大厦后续资金问题,目前建设大厦已进入玻璃幕墙施工阶段。新桥街道西湖村、三浃村安置房项目中实施建筑工业化建造,是温州市首个采用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EPC工程总承包和BIM技术四大亮点的安置房项目。
取得成效:前三季度我区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156.01亿元,总量排名全市第一位,超第二名泰顺县44.5亿元,同比增长25%,排名全市第二位,其中外省产值46.19亿元,创利税3.78亿元。
(六)抓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工作
具体措施:积极响应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进一步完善商品房、存量房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对市场供求、结构、价格等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实行动态监测分析,及时披露房源信息和成交信息,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对房地产经纪中介机构进行集中整治,对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核查、确认,对相关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予以停业整顿和取缔,目前房产中介已备案40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售和销售行为,督促房开企业在预售中谨慎处理销售合同和广告,明确房屋交付条件、交房期限等各种细节,严厉查处虚假广告、夸大宣传,严格落实购房实名制。
取得成效:1-11月,我区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交易活跃、量升价稳的现象,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明显下降,群众对房地产信心正逐步恢复,对市场向好预期有所提升。全区预售许可16个楼盘,计5755套,建筑面积62.85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8432套,同比上升24.27%;建筑面积76.2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3.99%,其中商品住房5411套,同比上升22.39%;建筑面积64.79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7.12%;二手房交易3580套,同比上升48.55%;全区商品房交易金额1309290万元,平均销售价1.72万元/平方米,同比下降7.52%,其中商品住房交易金额1176288万元,平均销售价1.82万元/平方米,同比上升7.69%。商品房去化周期为8.36个月。
(七)抓建设行业监管工作
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抽查力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专项大检查的方式,重点检查现场隐蔽过程中三检制度、监理旁站、责任人履责等情况,弥补监督盲区,消除过程控制不到位带来的质量隐患。截至11月底,共出动检查1300余人次,发出整改通知单185份,停工整改通知单25份。建立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联动机制,促进中标单位诚信履约,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违规招标、评标,出借资质进行挂靠,围标、串标,标后改标,中标后合同签订改变招标文件内容等问题进行清理规范。10月9日我局对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鹅湖片截污纳管工程的施工企业予以行政处罚,该处罚属我市首例。政府工程建设管理向标后延伸,严格合同履行监管,对全区建筑工地进行标后合同履约大检查,重点检查中标项目合同执行情况,人员到位情况,是否存在借用资质投标、违规出借资质等问题。对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企业一经查实,予以停止参加我区1-2年招投标活动,并在全区信息平台公开。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1050余人次,检查工地350个次,查处3起违法转发包,处罚金额 157.21 万元。稳步推进浙江省建筑市场监管和诚信平台建设,瓯海区目前已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公用、专业承包等所有专业的建筑业企业、人员和工程项目信息库,已入库企业108家,各类人员8711个,实现对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从事建筑活动的行为实行动态监管,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做到实时掌握,进一步增强工程建设活动的透明度。
取得成效:今年共创成市级文明标化示范工地23个,约占全市标化工地创建总量的21.7%,远远超过其他县市区创建数量。温州市东风建筑工程公司获得2015年度“区政府质量奖”优秀企业,全区有12项工程获得“金瓯杯奖”优质工程,方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推评选2016年度“区政府质量奖”优秀企业,全区4项“瓯江杯”获推温州市优质工程,其中2项获推“钱江杯”省优质工程。
(八)抓平安建设和G20维稳工作
具体措施:全面护航G20峰会,做实做细各项平安综治和信访维稳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不稳定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今年G20期间,全局所有班子成员及除应急人员外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分组下派至各个片区,分六个网格片区开展全域网格化安全监管。针对房地产领域、房管装修、工程质量安全及欠薪等信访难点,结合我局职能范围内的道路整治、在建工地、高层楼宇与旧住宅楼、居住出租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十防十不”,并推出平安创建“十个一律”,详细列明排查的重点事项和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部位,将每一项任务细化、量化、具体化,圆满护航G20峰会维稳安保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维稳安保工作,确保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不出事故。一是狠抓房闹维稳,建立主动处置机制,实行关口前移,在事件苗头出现前及时化解矛盾,减少房闹事件的产生。通过普遍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房开企业进行全方位排查摸底,探索建立了“八单一网”房闹处置工作制度,即“一楼盘一清单”“业主诉求清单”“房开公司房闹处置团队清单”“部门协调处置清单”“镇街联系协助处置清单”“房闹重点对象管控名单”“房闹处置督办清单”“房闹处置联系清单”和房闹处置网格化机制。目前,我区已经实现“一楼盘一档案”,各个房开企业均已成立房闹行为处置领导小组和专门团队,一旦发生“房闹”,我局值班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就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早发现、早跟踪、早预判、早处置。自8月1日以来,我局每天下午汇总21家房开公司排查出来的信息,按规定及时将潜在房闹信息及下步应对措施和化解结果上报给局房闹处置小组及市区相关部门,给局领导每日研判提供准确、及时、迅速、有效的信息,成功遏制雄汇嘉园、港龙商业广场等10余起“房闹”潜在隐患。二是狠抓工地安全。按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零指标,杜绝重特大事故,保证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的目标,实行平安创建“十个一律”工作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检查和督查活动,从安全帽、安全护栏等细处入手,并突出抓好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等易引发事故的部位和环节。今年共开展建设工程“创平安、树标杆”推进会、“安全生产月”、 瓯海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场观摩会等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3次,开展平安工地创建、G20护航工地安全大排查等各类建筑工地安全检查8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200余项。三是狠抓农民工欠资纠纷。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应得的报酬,从源头上化解劳资矛盾,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严肃查处恶意欠薪案件,对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的企业,或因未及时妥善处理内部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企业,视情节轻重对其单位进行告诫约谈、通报批评、信用扣分的处理。G20期间,与人社局联合办公,共同化解农民工欠薪问题,实行24小时无休化解机制,确保没有发生一起因欠资纠纷引起的上访活动。四是开展高层楼宇、旧住宅楼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歼灭战”。深入开展“平安物业”创建工作和“城市管理治乱”整治工作,责令物业管理企业对占用消防安全通道行为、未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备、做好维护管理工作及其他对不符合行业规范安全要求等问题果断采取措施,立即限期整改。今年以来,共我局出动500余人次,对我区辖区范围的77个物业小区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检查,针对小区的安全隐患、公共秩序等开展物业小区专项巡查、排查322次,开具整改通知147份,整改隐患94处。针对香缇锦园、中梁公园天下等楼盘出现“霸王搬运”舆情,我局积极履行相关职责,召集区公安分局、辖区物业企业代表召开处置协调会,并通过广宣传、严措施、重打击等做法形成高压态势,及时有效遏制了我区的“霸王搬运”苗头。依法开展300平方米以上装修管理,今年已完成9个项目近69571.13万平方米装修现场踏勘和过程监察,对华鸿中央城以及金域中央两个小区的违法装修部分进行了拆除。
取得成效:1-11月份,我局共组织人员日程巡查检查在建工地1040余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200余项;共受理和处置农民工投诉件79起,涉及1652人,涉案金额达8785.5万元;全区13个镇街和开发区总共排查高层楼宇排查1151处,旧住宅5466户,其中高层楼宇隐患43处,旧住宅隐患2049处,整改高层楼宇43处,旧住宅1568户。
(九)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具体措施:建立一项指标、一名领导、一个攻坚团队、一套攻坚方案的工作机制。每项指标由一至两名班子牵头,职能科室具体负责,分别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四个攻坚团队,锁定目标、精准发力,将住建团队的战斗力切实体现在最终的数据上。一是针对房地产投资任务,我局由一把手亲自主持召开我区房地产企业促进投资动员大会,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督促各房开企业加快各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同时,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扩大投资源,做到应统尽统,对与项目有关的附属工程、装修工程,地块周边道路、绿化等项目也要进行合理包装,一并打包纳入统计,不留死角;二是针对三产返回地投资任务,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逐个走访各个工地,在我局职责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对未开工村三产项目全力以赴帮助解决手续办理和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促使尽早开工;已经开工的项目要督促进一步加快项目进度,加大投入,推进新项目开工入库,增加项目投资;三是针对房地产销售任务,支持房开企业加大商品房销售力度,对基本达到预售条件的楼盘加快预售证办理速度,抢抓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和其他地区的销售空挡,加快推出房源,努力增加商品房销售面积。四是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任务,积极推行本地优秀建筑施工企业优先承接区内社会投资工程项目。一是要求在我区投资建设的房地产开发等社会投资项目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即由我局与中标单位签订协议,原则上由本区优秀施工企业竞投。二是积极探索试行推进村级三产安置房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制度,并积极建立瓯海区建筑业企业承包商库,参与村级三产项目公开竞投,从而有力扶持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发展,努力提振建筑企业信心,增加建筑业产值和建设行业税收收入。
取得成效:截至11月底,辖区内三产返回地共完成投资23.71亿元(含代建项目3.15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87.8%;完成房地产投资131.73亿元(核减前),占全年任务数的97.6%。前三季度,全区共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100.8万平方米,增速达到42.51%,超额完成三季度增速40%的攻坚任务;建筑业施工产值增速达到24.8%,超额完成区固定资产推进会下达的三季度增速24%的攻坚任务。
(十)抓住建队伍建设工作
具体措施:一是抓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网上审批机制改革,创新“互联网+审批,对具备条件的审批事项进行网上申报、审核,并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实行特事特办。进一步理顺住建系统审批体制,开展对工业企业“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工业有效投资,今年已对温州市瓯海宏盛工贸有限公司厂房扩建项目、温州市瓯海宏盛箱包配件厂(普通合伙)厂房扩建项目等进行“零土地”事项审批,通过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事项承诺书代替施工许可证,简化了办事流程。二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两学一做”,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努力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人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每人查摆一次自身的问题。今年,组织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齐意识”、“坚守纪律底线、强化规矩意识”、“发挥先锋作用、勇于担当作为”等专题讨论会6次,并借助微信平台、QQ群等新媒体开展“两学一做”微党课宣传活动,一把手为党员上了一堂题为《牢固树立十大意识、正确处理“十对关系”》的党课,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良好效应。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可能存在和发生的环节,今年共排查廉政风险点105个,其中二级风险41个,三级风险 64个,梳理出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共98条,并出台了《温州市瓯海区住建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暂行办法》,实行绿色、蓝色、黄色、红色四级预警,详细地规定了预警的适用范围和处置方式,对违法违纪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公环境。
取得成效:截至11月,我局住建窗口10次被评为区审批中心红旗窗口,共完成行政许可191件,非行政许可2898件。
二、2017年工作思路
(一)抓“大拆大整”工作
具体措施:根据危旧房的危险程度、房屋坐落、危房连片程度、城市发展规划,分类处置,根据实际制订、修订和出台接地气能操作的治理改造政策如危旧房修缮加固实施意见,并配套设计一批结构好、造价低,体现当地建筑特色的危旧房样板施工图。通过纳入城中村改造、多余房源安置、村庄宅基地与区块改造、加固修缮、动态监测等方式,完成C级危房治理改造636户,完成D级危房治理改造958户。正式投入使用瓯海区房屋安全管理系统,通过镇街干部、第三方机构等用手机客户端即时采集和更新房屋使用信息,将全区1668幢城镇房屋、15.48万户农村房屋信息采集完成,内容包括出租使用信息、违法拆改信息、违章加层信息、房屋征收信息、房屋鉴定信息等动态信息。收集建档辖区内国有城镇土地上的公寓式住房的建设信息、施工图、竣工验收资料、拆改信息等资料,以备房屋安全鉴定使用。积极推行危旧房APP动态巡查管理,开启房屋安全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做好装修的巡查工作,对未经许可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的个人和单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案处罚,对装修管理不善的物业企业进行扣分处罚。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房屋安全使用宣传,提高群众房屋安全使用意识。
目标计划:全区已鉴定未解危的存量D级危房计划通过提前纳入城中村改造、剩余房源提前安置、货币安置、区块改造、加固修缮等多种方式,争取在2017年底前完成存量60%的危旧房的治理改造。
(二)抓交通治堵工作
具体措施:通过“打卡口、接断路、建环线”,构建“七纵五横六环”的区域路网,努力形成重要交通节点畅通的交通循环体系。充分发挥整体联动优势,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通报的方式,定期与各部门、镇街进行工作探讨和对接,通过座谈、调研以及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共同探究市政道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症结”,收集三年行动计划良策,为其问诊、把脉。针对未在规定时间开工、竣工或工程进度滞后的项目,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紧抓薄弱环节,倒排工作进度,全力助推各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在对各个项目审批、建设进度等进行考核的基础上,加大三年行动计划工作在年终考核中的分量,激发全区所有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为该项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坚持人防工程、车站广场、城市综合体、公园绿地等工程与停车场建设相结合,做到不欠“新帐”,逐步偿还“旧帐”,配套建设的停车场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努力缓解城市重点地区的停车供需矛盾。
计划目标:新建龙霞路南延伸、西山路道路拓宽工程主干路,续建广化南路(瓯海段)、老104国道拓宽工程、新双南线工程、天长岭隧道复线及接线改建工程、福州路、中心路工程等主干路,计划完工吹台山隧道及连接线、天长岭隧道复线及接线改建工程、西山路道路拓宽工程等主干路;新建24条次干路和城市支路,续建25条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完工2条断头路打通工作。建成各类停车位11666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000个;完成旧住宅区停车改造(交通文明小区) 7个。
(三)抓道路综合整治工作
具体措施:以都市化建设为统领,深化空间形态研究,将各种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或者光缆,实现功能、景观双提升。加快道路综合整治,并把架空线路“上改下”作为必备项目,严抓架空线缆的综合治理,重点清除主要景观和交通干道、交通枢纽、历史风貌区的架空线,全面改走地下通道,进一步清理城市“蜘蛛网”现象,统筹推进供电、环保、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塑造城区景观空间。
计划目标:完成2016年度跨年度续建工程15个项目,其投资约3.39亿;新建泽雅大道、巨龙东路(十号路-三溪路)、巨龙西路(三溪路-红桥路)、环山路沿线(东风-安下转盘)、富得宝路(高科路-高翔路)、高翔路(铁路轨道-瓯海大道段)、温瑞大道二期(庆丰桥南侧—瓯海大道)等12条道路累计投资约6.46亿元。续建架空线路“上改下”项目22个,总投资约6.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新建架空线路“上改下”28个项目,完成投资额2.1亿元。
(四)抓安置提速工作
具体措施:针对工程推进中普遍存在“资金难、用地难、审批难”的问题,提前谋划、主动衔接,力争把问题终结在“摇篮里”,重点抓好项目建设方案、资金筹措、征地政策处理等前期研究,使前期项目达到可报、可批、可建的要求。制订严格可行的“安置提速”实施方案,落实具体领导和专人负责,每个项目都要做到“一个领导主抓、一支队伍攻坚、一个方案统领”,依托综合协调小组、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小组人员力量,确保已竣工的要加快入住,已结顶的要尽快验收,在建的要加快进度,未开工的要加快准备。配合区相关部门落实货币化安置的实施,力争货币化安置逐步达到50%以上。
计划目标:按照异地安置不超过三年,就地安置不超过四年的总体要求,针对2016年已结顶的项目,一律要求2017年建成交付,建成拆迁安置房 60万平米、3000套以上。2016年启动拆迁的项目,一律要求2017年予以开工,开工拆迁安置房50万平米以上。其余项目,按照年度形象进度要求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予以督促考核。
(五)抓安全生产工作
具体措施:深刻吸取江西丰城11.24安全事故的教训,严格落实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举一反三,全面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不排查不过关、不安全不施工,全面彻底排查各类隐患,切实堵塞安全漏洞,从严监管、从快处置,以最严纪律、最铁手段、最高要求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维护全区住建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全面落实市住建委关于建筑工地工人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部署,确保我区建筑工地实名制登记管理达90%以上。结合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实施门禁系统设置,防止非建筑工地内人员随意出入建筑工地。下大力气巩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重点抓好工地废土外运、规范工地扬尘管理和在线监控,全面推进平安标化工地创建工作,将全区所有在建、新建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工地纳入创建范围。
计划目标:2017年创成市级标化工地8个,省级标化工地2个。
(六)抓建设行业监管工作
具体措施:加强招标备案的审查力度,对不符合招标前置条件或公开招标转邀请招标没有发改委审批核定的招标项目一律不予备案。加大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力度,建立标后定期联合巡查力度,对区里重点项目中有代表性项目进行标后合同执行情况跟踪调查,强化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发包人、承包人和中介代理机构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违规行为,约束和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严惩扰乱市场秩序的罪魁祸首,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安全卫士”。
(七)抓审批服务工作
具体措施:一是抓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理顺住建系统审批体制,形成集中、高效的一体化审批业务办理模式。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包括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区重点工程、村二、三产建设项目、小微企业园、特色小镇等其他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前期研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时效。学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动采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二是抓质监站工作。进一步加强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抽查力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和专项大检查的方式,重点检查现场隐蔽过程中三检制度、监理旁站、责任人履责等情况,弥补监督盲区,消除过程控制不到位带来的质量隐患。针对质量保证资料审查时限长的问题,积极探索简化质量审查程序,着重审查原材料使用、现场检查验收记录、试块试件见证取样、功能性检测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资料,对检验批等资料只采取抽查的方式,加快审查速度。
(八)抓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工作
具体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温州市住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通知》(温住建发〔2016〕252号),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加强房地产预售阶段和销售阶段的管理,严格落实购房实名制。加强对商品房预订协议网签制度和房地产测绘成果备案制度的落实,加强商品房退购集中统一销售管理。进一步规范中介从业行为,加强房地产中介机构备案管理,推行从业人员实名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商品房存量房,加强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加大检查执法力度,适时开展专项检查,从严从重打击房地产市场的违法违规行动,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九)抓综治维稳工作
具体措施: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通过“网上问政平台”,化解社会矛盾。落实信访和舆情处置工作机制,加强针对房地产领域、工程质量及欠薪等引发问题的实时监控,精准发力,克难攻坚,不断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妥善解决带有政策性、群体性特点的信访问题。对信访积案严格实行领导包案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引起越级、群体、重复上访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启动问责。一是抓房闹维稳工作。建立“房闹”主动处置机制,防患于未然。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引导企业抓好“前”、“中”、“后”三个信息报送节点。落实监管机制,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把好设计关,避免出现可能带来“房闹”隐患的开窗、挖洞、破墙等现象;在施工阶段,把好质量关,避免因质量问题引起业主投诉;在预售阶段着力加强现场监管、资金监管。加强值班值守,进一步规范纪律,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确保24小时值班到位,做到逢召必到。二是抓农民工欠薪工作。探索建设工程领域欠薪处置新模式,积极配合市住建委开展智慧建管平台试点工作,实现工地管理与住建、劳动监察、银行部门信息的互联共享。
(十)抓住建队伍建设工作
具体措施:一是抓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一岗双责”, 纵深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严格“三公”管理,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公开权力清单,进一步完善上下班管理、外出登记、请假审批、公车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作风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大起底、大巡查、大整治、大推进、大评议”作风建设五大行动及清风行动,严肃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采取高频率、高密度的“回头看”,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为全区住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巩固“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积极进取的住建干部队伍,通过举办讨论交流、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坚持“凭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创新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对原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范围、方式和程序等进行充分讨论,始终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着力点,切实破除干部职工怕担责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结合万人评议系列活动,采取严格打卡考勤制度、规范请假制度、值班制度等。以“心系民生、情融住建”为目标, 积极推行“无休日服务”、“急件办理”、跟踪服务等措施。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