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移民安置工作总结
(2004年12月)
一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及市移民办的总体部署,根据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力度,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抓手,以提高移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以维护移民点社会稳定为出发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促进我区移民安置工作的新进展。
一、2004年主要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1、专人负责,移民产权证办理有新的进展。
办理房产权证是移民反响最为强烈的热点问题。今年,针对产权证办理难的问题,我办确定由一位副主任牵头,并由一名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协助房管、土地、规划、质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现移民住宅产权证办理已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已经发放任桥安置点的房产权证80余本,其余安置点都已完成土地勘测和建筑面积的丈量工作,产权证的办理正按程序在报批过程中。
2、筹措资金,完善各移民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使移民能搬得出,安得下,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和环境绿化进一步的完善:一是瞿溪雄河村改善居住环境工程。(1)投资45万元的雄河村水泥路于11月底动工兴建,力争在春节前建好水泥路,给移民送上一份新春的厚礼。(2)雄河村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工程(920m的河岸驳坎)。根据市政府[2004]120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按“生态性、自然性、亲水性”的要求组织建设。现已落实建设资金(总投资控制在150万元),工程设施方案最近将完成并通过图纸会审。(3)雄河村健身活动中心,由市体育局出资3万元,用于体育健身点场地的建设,区体育局赠送价值1万元体育器材一套。通过改善移民村的硬环境,使之成为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的样板村。二是投资25万元改装南白象霞坊移民点的自来水管网工程建设,并将实现一户一表,降低水耗,提高用水质量。三是启动郭溪镇河头村村间桥梁建设,现就桥梁的设计、资金、选址,已达成协议,进入邀请标的程序。
3、化解矛盾,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我区有自谋出路移民104户426人,主要分布在梧田街道的龙潭社区、泽霞生活区、梧田居委会等。今年9月份以来自谋出路部分移民先后到我办、市办及市政府多次集体上访要求重新安置,要求享受当地村民的同等待遇,如子女上学问题,独生子女及房产权证办理等等。部分移民认为自己不具备自谋出路安置条件,受到当时政策的欺骗,在上访过程中,情绪有过急行为的发生。针对自谋出路移民提出的重新安置和安排工作等要求由市府秘书长、市移民办、市信访局等单位做好解释工作,关于同等待遇的享受,子女入学及房产权证办理问题,我办由领导亲自带队,抽调专人会同信访办梧埏街道对移民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引导,对独生子女,按照梧埏街道现有政策予以落实,子女入学,已按照梧埏街道就近入学进行安排;对房产权证办理,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由梧埏街道会同我办帮助办理手续。同时,我办已深入调查,上门宣传政策,及时掌握这批人员的动态,做好说服疏导工作,以尽快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防止出现再越级上访。同时,我们对南白象霞坊村的土地征用、房产证的办理,金堡村移民点,郭溪镇移民点等信访工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耐心的思想工作,属于部门职责范围我们立即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
4、精心组织,搞好移民安置点的初步验收工作。
移民安置已基本完成前期的建设工作,为了落实移民政策,巩固和发展移民安置工作成果,为移民工程总体验收做好充分的前期基础工作。我办干部职工根据市移民验收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克服种种困难,进村入户,搜集各种资料和数据,从移民宅基地分配到移民户口迁移,从移民建房的间数到移民建房的层次,从安置点的水、电、路建设到绿化、照明等等,进行认真核对,正确填写上报验收表格,在市办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验上报工作。
(二)加强服务,积极扶持,进一步完善后期扶持规划。
1、树立典型,扶持移民发展生产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虽然在我区得到妥善的安置,但面临的任务却十分繁重,积极稳妥地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使广大移民真正富裕起来,从而全面实现移民“搬得出,安得下,富起来”的目标。为此,我办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发展效益农业,对连片种植季节大棚蔬菜、甘蔗等农作物给予每亩100元补助。同时,我办自加压力,与农村信用社联合推行移民贷款工作。扶持移民创办二、三产业,累计发放移民贷款上千万元,支持移民经商、办企业,及发展特色规模农业,极大地激励和调动了移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仙岩新丰村移民干部吴惟丰等5名移民共同组建的李丰农副特产股份公司,共承包约300亩的山地,开发种植山地早园笋、杨梅,成为移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2、拓宽门路,认真做好移民各类培训工作。
泰顺、文成本属于山区,移民的生产方式和种植作物与我区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移民受教育水平与迁入地也存在很大差异,据我们对移民劳动力情况调查,将近2/3的移民处于小学和文盲状态。由于移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带来移民观念落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从而制约各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他们再就业带来重重困难。针对现状,我办采取分类培训的方法:一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移民劳动力重点放在农业科技培训上,使他们在农业结构和发展效益农业上有所作为。二是对文化程度中等的移民劳动力重点放在二、三产业培训上,使他们超出田野融入城市文化发展行列。如今年,我办在瞿溪雄河移民点举办的电脑知识培训班,为移民再就业创造条件。全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11期,受训移民达1000余人次。
3、加大投入,重视移民子女的培养及切实解决移民出现的各种困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改变移民贫困面貌,以适应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移民子女的培养。为提高移民子女素质,我们对移民子女考上高中、中专或职校的每人给予500元的奖励金,对考上大专、大学的分别给予800元至1500元不等的奖励。今年共计发入奖励金41800元。同时,我们采取建立分片联镇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网络的办法。尽最大努力对各个时期出现的移民困难户给予200至1000元不等的经济补助,共拨出扶持资金7.1万余元,尤其是对建房特困户共计10户,每户给予6000元的补助,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移民的心坎上,从而有力地稳定了移民的思想情绪。
(三)加强协调,注重实效,着力推进下山移民的各项工作。
1、继续做好泽雅水库安置遗留工作。
我们根据2002年11月14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以补偿金形式一次性解决泽雅水库移民瓯海劳力安置问题的批复》(温瓯政发[2002]12号)文件政策规定,协同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泽霞居委会认真地开展该项工作。今年上半年已完成2003年养老保险的继保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390人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要求继续留单位7人,困特殊原因未签订协议2人。同时,协助解决泽雅水库一吨水返回0.01元扶持资金十年共140万元以及房产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的办理等问题。
2、协助做好本区范围内的下山脱贫移民新区建设。
协助泽雅移民新区、郭溪移民新区的建设。做好有关规划、规费减免、安置地基落实及议标、开标、开工建设等工作。协助处理好潘桥、金堡移民区宅基地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针对金堡村村民的多次上访,我办会同潘桥镇政府对金堡移民新村原安排的113户移民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维护社会的稳定。同时协助仙岩秀垟村做好下山移民户口核实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移民安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责任明确,分工负责。
为了在实践中真正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急移民之所急,想移民之所想,广泛倾听移民的呼声,送服务下基层,我办制订了分片联系责任制,成立以主任、党组成员为组长,中层干部为副组长的片区负责制,把全区分为仙岩南白象片、潘桥娄桥片、瞿溪郭溪片三个片区,让每位干部职工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及时接待移民来信来访,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2、建章立制,改变作风。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作风的转变,我们制定与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比如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办公制度、AB岗制度、会议制度以及其它制度,在规定规章制度过程中,我们注意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提脱离实际的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同时制定有力的奖罚措施,把分片区责任制跟奖金相挂钩,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并把完善规章制度与机关创建文明活动结合起来。
3、寻找差距,努力学习。
移民安置工作的重心从安置向扶持转变。这需要我们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知识结构、政策水平也要随之进行调整。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一是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学习有关政策、业务理论知识,提高服务移民的本领和水平。二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能否代表”和“如何代表”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由党组中心理论组成员作专题辅导发言,总结经验,明确努力方向,使“三个代表”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三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穿于我们移民安置工作的始终,在实践中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总的来说,全区的移民安置工作由于各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安置、协调、扶持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成绩,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及待解决,如移民生产用地使用证的办理工作、移民点多余宅基地的处理问题等等。
二、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我区移民安置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移民安置后期扶持规划,以提高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工作重心。立足基础建设创新发展环境,依托科技推广、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综合素质,围绕产业开发增加移民收入,加强综合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我区移民工作的后期扶持开发工作。
(一)进一步实施移民安置后期扶持规划。以使移民能真正在搬得出,安得下的基础上逐步能致富,使移民恢复和超过原有的生活水平,力争尽快赶上或达到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目标,必须强化后期扶持力度,完善扶助体系。以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为基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依托当地既有的二、三产业优势,拓宽移民就业门路,引导移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致力于发展二、三产业和增加移民经济收入,壮大移民集体经济,使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必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能让每一个移民劳动力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在资金扶持上继续推行移民贷款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安置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移民的发展创新环境。
(二)加快推进下山移民安置点的新区建设。加强服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安置区的基础配套工程的建设,为移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多方协调,争取早日落实移民安置房的两证办理,对于移民子女的入学、拓宽就业门路、社会保障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问题要妥善解决。使下山移民真正意义上能脱贫致富,感受到政府帮扶工程的温暖。
(三)求真务实,继续做好移民安置工程的各项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执政效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根据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总体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整个移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移民安置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狠抓落实。特别是安置房的房屋、土地两证的办理要加快步伐,土地的承包权证、集体所有权证要妥当处置,珊溪水库移民工程的总体验收工作要全面展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为移民服务作为工作的追求,把为移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目的,努力开创我区移民工作的新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稳定。移民群体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上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较差,难以适应安置地经济的发展要求。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薄弱,对创业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依赖思想。因此,我们在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以及信访工作上还要转变作风,坚持以人为本,把移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做好关系移民利益的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好移民和村民的关系,使移民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环境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移民安置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后期扶持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全面提升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仅需要移民自身的努力,在管理上还要转变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移民群体的落后面貌。因此,移民安置与扶持开发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