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4/2018-02879
  • 文件编号:温瓯教发〔2018〕120号
  • 主题分类:教育规划管理
  • 发布单位:区教育局
  • 成文日期:2018-05-31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5-31 16:50 访问次数: 来源:区教育局

各中心学校,直属学校(单位)

 现将《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

2018523

    (此件公开发布)

 

温州市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温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186号),践行大办教育,学在瓯海发展战略,落实《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温教研〔201843号)的精神,加快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导向、学教并重、凸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教学常规优化为主线,以日常课堂教学改进为重点,以行动项目为载体,着力破解我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推动我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行动目标

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到2020年,在省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指数及影响发展指数实现晋等升位,达到全省中上水平,保持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务

() 课程品质优化行动

1. 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项目。健全行政主推、业务主导、学校主攻、督导主评的学校课程品质提升工作体系。落实《瓯海区中小学校(园)长专业发展三年培训工作方案》(温瓯教政〔201892号)的各项要求,强化校长课程领导力,完善学校课程规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形成有逻辑的、指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充分赋予校长在学校课程规划、课程研发与实施、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组建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团、课程评审专家委员会,完善课程制度建设。建好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优质课程的区域共享。建立品质课程示范学校、示范学科基地评选制度,树标杆引领整体水平发展,到2020年,绘制好富有特色的区域课程图谱

2. 主题式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发展每一位学生适应社会必需的关键品质和必备能力,大力开展基于学生、学科的主题式特色课程建设,形成区域内可资共享的特色课程群。积极探索跨学科、超学科的主题式综合课程建设,开发爱阅读课程、创客课程、STAEM课程、行走课程、学习心理辅导课程等。成立区域STEAM教育研究指导小组,确定瓯海区STEAM试点学校10所,建立STEAM教育研究联盟,建设区域STEAM教育课程、创客课程群,开展基于STEAM及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科学家评选活动;开展STEAM教育榜样学校、榜样教师、优秀课程、项目、课例评活动。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探索构建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课程建设,以四品八德好课程、好案例、好少年培育为抓手,构建区域德育课程基础性框架。探索德育心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机制,启动德育+亲子辅导”“德育+家校联动等工作坊建设,推进生涯规划、学业规划、学习指导工作。到2020年,打造富有瓯海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精品课程50门。

() 课堂教学优化行动

1. 教学新常规优化项目。认真实施《瓯海区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命题与评价、校本研修等行为,推进我区中小学生学习常规建设,完善区域、学校常规管理机制。以《瓯海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为抓手,创建教学新常规达标校、样板校(示范校)2018年创建市级新常规达标校初中7-8所、小学19所,其中市级新常规样板校(示范校)初中2所、小学4所,区级新常规样板校(示范校)初中3-5所、小学5-82019年创建市级新常规达标校初中7-8所、小学21所,其中市级新常规样板校(示范校)初中2所、小学4所,区级新常规样板校(示范校)初中3-5所、小学5-82020年,创建市级义务教育阶段新常规达标校全覆盖,其中市级样板校(示范校)初中2所、小学7所,区级新常规样板校(示范校)初中3-5所、小学5-8。建立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教学新常规创建指导与帮扶机制,到2020年,创建小学段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新常规示范校2所。区域力争创建为市级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提升样板区。

2. “问题化学习课堂变革项目。认真实施《瓯海区第二轮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创设追求课堂增值氛围,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提升学生学习品质。重点推进问题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以学生问题为起点、学科问题为基础、教师问题为引导,实现课堂结构与形态的转型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训员要开展问题化学习种子项目研究,选择合适的切入口开展攻坚式的实践探索,培育种子学校或学科,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辐射;各学校要在充分调研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立意明显、操作性强的项目开展课堂变革实验。建立区级课堂变革项目库和课题群,以项目评比、联盟研讨为日常运作机制,助推课堂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建构学为中心课堂的基本范式和学科变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真实学习,进一步改善教与学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

() 师生素养优化行动

1. “爱阅读行动项目。认真实施《瓯海区深入推进中小学爱阅读行动项目的实施意见》,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榜样班级(社团)”“榜样学校(家庭)为抓手,开展爱阅读行动计划的三项评比;实施全员教师大阅读行动,开展教师“12本书阅读计划爱阅读讲坛活动;建立爱阅读项目研究共同体,开展促进乡村阅读计划系列活动;完善区、校爱阅读联动机制,以爱阅读公益指导团为载体,开展经典讲座、指导课进校园活动;实施阅读+”内容升级计划,全面推进全科阅读”“主题阅读”“名著阅读等,进一步丰富爱阅读的内涵和外延,开发爱阅读课程;积极加强同区文化局、新闻中心、文化事业机构的跨界合作,深度推进爱阅读工作,优化阅读环境,促进社会资源共享。

2.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项目。认真落实《瓯海区中小学名优教师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教师培名、校长培优、专家培尖计划,健全培养培训体系,完善评选、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名师工作室(站)的职责、功能和运作模式。到2020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第一类、第二类名优教师达20名,第三类名优教师达180名,第四类名优教师达350名,第五类名优教师达700名,建成名师工作室70个。逐步形成市内外有影响的骨干校长、名优教师群体,在全区起到高端引领作用。启动中小学教师素养“4+1”(即育德能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能力、本体性知识+学习心理辅导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区、校、教研组三级联动机制,开展分年度主题研修,并以赛促学,以教研组为基本参赛单位,以闭卷笔试、现场考核为主要形式,每年举办一次瓯海区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全员大赛。竞赛成绩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 质量评价优化行动

1. “增值评价导向的质量监控项目。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瓯海实际,构建并完善瓯海区初中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制度,把关注学生学业的增值发展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监测点,并成立专业的研究团队,建立标准的学业监测数据库,研究区域特点的增值性评价模型,建设增值评价数据处理系统,提炼区域各学校增值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以过程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高等院校、民间学术组织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协同推进区域评价项目,以学业成绩、体质达标、艺术素养、心理健康为主要指标,指导小学高段的发展性评价和低段的表现性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重视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质量提升的帮扶机制。以问题为导向,完善质量评价的分析制度,进一步明确影响区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重视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应用与改进作用。

2. “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研修项目。完善和规范区域、学校期中、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制度,提高学科研训员命题的专业水平,引导教师严格按照学科课程标准命题,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推进基于自主命题的校本研修和教研组活动,开展学生核心素养指向的命题改革研究,探索凸显核心素养、真实情境、学科思维能力、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测评技术。开展命题培训,指导教师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内涵,把握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建立各学科命题人才库和试题资源库,进一步提升我区各类学业质量检测的命题质量。

() 研修机制优化行动

1. 学科教研组建设项目。认真贯彻《温州市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南》的精神,组织实施《温州市瓯海区中小幼学科教研组建设指南》,聚焦学校、学科项目推进的关键问题,强化教科研活动策划与管理创新,引领基于实践创新的教科研成果培育与应用,培育品牌教研文化。实施教研组特色项目,开展各个学段三星级教研组、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评选活动,举办先进教研组活动成果展示、学科教研组建设论坛等,发挥先进教研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究+”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研究,创新成果推广活动机制,引领基于实证的校本教科研,强化校本研修从经验型向实证型教研发展。培育跨学段学科研修共同体,推进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学段衔接教学研究,形成基于学情研判、教学方法、学科核心能力的衔接研究成果。到2020年,培育义务教育阶段三星级教研组120个,覆盖率达到30%以上,市级先进教研组30 个。

2. 基于校本的OTO研修模式项目。做好网络研修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积极探索OT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研修模式,以校本研修示范校的认定为载体,有序推进互联网+研修工作。以教师空间为基础,以学科组、协作组和名师工作室为单位,以学习社区的方式,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开发培训微课程每年至少50门,让教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满足教师对学习内容和时间的个性化选择需求,利用互联网突破校本研修资源的局限性。进一步推进云研修APP”应用工作,倡导各学科各项目建设微信公众号,不断扩大资源共享度和影响力;创建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教科研工作方式,每年举行云直播活动不少于10场。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资源评比系统,实现教学资源评比无纸化

四、实施保障

() 建立区校联动制度。教育局有关科室(直属单位)、中心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上下联动,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方案。区教育局负责整合力量,做好宏观政策引导、奖励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各中心学校,要做好所辖区域内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联动机制,落实有关工作。学校要落实相应的组织机构与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与项目推进。每学期召开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教育内部的联动与协调机制。

() 建立健全专业支持体系。区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提供课程与教学专业指导的服务机构,评价和改进教育质量的指导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视导制度,组织教育教学质量专题视导团,每学期针对全区层面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型学校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开展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加强研训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研训员带项目蹲点指导、下派挂职副校长等工作机制,围绕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根本问题,引导研训员不断修炼专业精神、提升专业指导能力。

() 建立专项督导奖励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专项督导,并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列入对中心学校科学和谐业绩考核内容,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及其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与各类评先评优挂钩。设立区政府教育质量专项奖励资金,表彰、奖励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对学校教学质量特别突出的校长,在提拔、评先评优上优先考虑,逐步建立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