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5日
在温州市瓯海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温州市瓯海区区长 彭立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和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实施“十大举措”,全力打好赶超发展“组合拳”,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呈现稳步回升、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12.98亿元,同比增长8.6%;规上工业增加值103.69亿元,增长7.7%;服务业增加值170.09亿元,增长9.3%;第一产业增加值5.91亿元,增长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24亿元,增长15.4%;外贸进出口总额23.27亿美元,增长4.4%;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3亿元,增长1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5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08元,分别增长9.2%、10.2%。上述9项指标增速有6项居“三区两市”第一。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7%、2.5%、3%、4.8%。
(一)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积极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4:57.4:41.2。工业强区战略扎实推进,郭溪高新技术产业园等3个市级示范小微园开工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05.2万平方米,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5.9亿元,增长8.7%;完成工业性投资42.07亿元,增长43.3%。“四换三名”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家,开工建设“挖潜节地”项目10.8万平方米,工业出租厂房管理进一步规范,新增省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7个。科技创新不断加强,瓯海科技大市场建成开市,引进院士工作站1家,实施重点“机器换人”技改项目39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4家,全市首个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落户瓯海,东经控股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网络经济发展迅速,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正式上线,金州电商城和国智电商产业园入选省电子商务十大产业基地,潘桥陈庄村、仙岩沈岙村入选中国“淘宝村”。“三转一市”扎实推进,完成“个转企”1841户、“小升规”116家、“限下转限上”82家、企业股份制改造22家,在区域资本市场挂牌企业7家。重大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建成开业,亿象商业广场、站南服饰批发广场基本建成,华润万象城、云天楼洲际广场顺利结顶,港龙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梦多多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时尚休闲旅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实现旅游总收入58.89亿元,增长29.3%。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家、家庭农场2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组建农村资金互助会5家,创成省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区)。招商引资态势良好,成功引进重点项目9个,省外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60.1亿元。企业“两链”处置和“三险”化解力度加大,分类帮扶风险企业184家,落实应急转贷资金23亿元,减轻企业负担20.53亿元,组建全省首家民间征信服务机构。
(二)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健全“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302.02亿元,增长14.5%;完成区重点工程投资69.17亿元,增长50.3%;央企合作项目、省“411”重大项目、省市重点工程投资完成率均居全市前列。中心区功能不断完善,公安、检察院业务用房和公共卫生大楼建成投用,城市规划展示馆实现结顶,瓯海农商行大楼、中心区拆迁商务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市交通路网建设全面推进,福州路二期、中央大道、景德东路、瞿任路、国鼎路南段、牛山路等道路建成通车,中心区南单元道路网基本建成,市域铁路S1线、绕城高速西南线、瓯海大道西延、广化南路、新双南线、南湖路改建等工程扎实推进,龙霞路南延段、104国道拓宽等项目开工建设。交通治堵工程深入实施,呈祥路等3条断头路开工建设,启动社区巴士试点,新建停车泊位5383个,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50个。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翠微大道等4条道路完成整治维修,新桥山前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最后一米”纳管、污水主干管互通联网工程加快实施,21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基本建成,110千伏南湖变、蟠凤变开工建设,趸售电站实行委托代管。土地清理和开发力度加大,清理“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8777亩,垦造耕地986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592亩,开工建设二三产返回地1013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扎实推进,低效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完成编制,首批5600亩低效地再开发项目启动实施。
(三)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六城联创”,完成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创建任务。创卫长效管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蟠凤等18个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三改一拆”持续推进,完成城中村、旧厂房、旧住宅区改造81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24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街道1个、无违建村14个。重点区块有机更新力度加大,牛山片区环山景观带初具形象,梧田老街改造启动实施,城市中央绿轴、三垟湿地公园等亮点区块政策处理扎实推进。“四边三化”“两无三化”深入开展,完成温州高速南、动车南两大进城口整治一期工程,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小菜场37个,新增城区绿地166公顷,建成城市公园3个、滨水公园12个、小游园23个。“五水共治”扎实推进,“河长制”实现全覆盖,垃圾河全面完成整治,48条黑臭河基本消除黑臭现象,郭溪片区中小河流治理基本完成,周岙溪一期、牛山生态河道、白门河完成治理,主塘河沿河景观、桃源水库、任桥河拓宽等工程加快推进,温瑞平原西片排涝工程开工建设,泽雅库区畜牧业整治基本完成,获得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区“大禹鼎”。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技术核查,泽雅创成国家级生态镇,新增市级以上生态街道5个、生态村24个,低碳城区试点工作、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提前完成“十二五”整治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3条精品线,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村9个、扩面改造村27个。
(四)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十大民生工程”,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9.9亿元,增长16.6%。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丽岙校网调整顺利完成,瓯海外国语学校、仙岩穗丰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省等级幼儿园17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所,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区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塘河民办博物馆群启动实施,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创成省级文化先进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六医一期、南白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市人民医院娄桥新院实现结顶,市七医、温州和平国际医院开工建设,郭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成省级卫生强区。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创成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全国“捷安特杯”自行车赛、第四届全区残疾人运动会,创成省级运动休闲基地。社保提标扩面力度加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1200元,新增各类参保人员5.83万人、城镇就业人员1.27万人。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普惠型儿童福利、新居民临时救助等制度启动实施,新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个,被评为省级水库移民工作优秀区。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495户,新开工拆迁安置房71.5万平方米、建成23.7万平方米、交钥匙2150套。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平安建设不断加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化解区级历史遗留问题14个、重点信访积案16个,刑事、两抢和入室盗窃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3.9%、50.6%、16.3%。安全生产“两化一网”建设启动实施,“安监通”信息平台全面推行,十五大重点领域、城中村、民房等安全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各类事故起数下降8.3%,创成规范化、标准化企业398家,规范管理居住出租房6万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4935起。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金蟾社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减员增效”持续推进,外来人口实际减少10.6万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征兵任务圆满完成,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双拥、革命老区、统计、老龄、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五)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整改“马上改”项目816个。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不断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老干部联系,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2件、政协提案119件,满意率分别为99.3%、99.2%。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完成责任清单编制,率全省之先公布县市区级部门权力清单。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进一步规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房地产“多证联办”、公服窗口办事无休日制度全面推行,模拟审批、联审联办、无偿代办和重点项目贵宾式服务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开展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试点工作,完成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垟、茶山成建制回归瓯海管理。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建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监管平台,全区“三公”经费下降30.2%。深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区便民投诉热线中心和区综合问政平台组建运行。完善重点项目效能监察、重大决策跟踪督查、重点问题定期督办等制度,政府执行力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上下保持定力、顶住压力、形成合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瓯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产业“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重点产业集聚优势有待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二是要素制约矛盾更加突出,部分重点项目存在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12个政府投资项目未完成年度计划。三是公共服务水平离群众期望仍有差距,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社会治理创新力度还需加大,企业融资风险仍较突出,各类社会矛盾、安全隐患依然较多。五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情况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是决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区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实施“五化战略”、深化“十大举措”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克难奋进”工作基调,以转型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有力保障,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新常态下瓯海赶超发展新局面。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做强平台支撑转型。完善小微园产业准入、建设扶持等政策,引导科技型、成长型、清洁型小微企业入园集约发展。加快瓯海医药物流总部经济园、郭溪高新技术产业园、仙岩陶瓷洁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和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小微园,确保完成供地200亩、建成20万平方米。启动“温州时尚智造小镇”建设,推动传统制造向时尚智造转型。按照“产城联动、综合配套”要求,加快推进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和扩容改造,建成沈一路等5个基础配套项目。加大南湖城市综合体、新城商务区、站前商贸区、金融服务区、潘桥国际物流基地等重点商贸板块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大平台。
提升存量加快转型。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升级,新增“小升规”100家、“个转企”500家、“限下转限上”50家。全面推进“四换三名”,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和“腾笼换鸟”,完成技改投资30亿元,新增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0个。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创建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12家。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二次开发,完成工业厂房改造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挖潜节地”项目12万平方米,建成企业拆迁安置项目1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三强”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家,引导小微企业从“低小散”向“专精特新优”发展。深入推进“五一О”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加快服装、鞋革、眼镜、汽摩配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大建筑企业帮扶力度,积极落实建筑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和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深入实施“美丽田园创建行动”,扶持发展一批农家乐特色村、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垦造耕地340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500亩,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13公顷。
做大增量促进转型。实施百佳时尚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传统轻工产业紧跟时尚元素,积极拓展时尚产业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时尚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建成投用华润万象城、大西洋银泰城、站南服饰批发广场、亿象商业广场等一批板块引领项目,扎实推进港龙商业广场、大象城国际商贸中心、巨溪国际真皮大世界、云天楼洲际广场、华美达广场酒店、浙南花城等项目,启动温州公路港项目一期。实施旅游发展“四大提升行动”,建成梦多多小镇、崎云度假山庄,完成仙岩景区入口拓宽改造、石岩屋景区入口广场整治等工程,启动将军岩度假酒店、温州乐园二期等项目,推进泽雅4A级景区创建。融合梯田、古道、花海、农家乐等元素,积极培育民宿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纸山文化、琦君文化、塘河源等旅游品牌。加快月光经济发展,推进“梦幻会昌”等月色塘河夜游项目,引导建设一批特色夜市街区。积极培育网络经济“一号新产业”,做大做强金州、国智电商基地产业链,认真谋划跨境电商园区,建成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园。
助推上市引领转型。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指导后备企业抓好股份制改造、股权设置等工作,加强与创投、风投等各类资本的对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优化企业上市服务和政策环境,健全挂钩联系、协作服务、联络沟通等机制,培育上市企业1家,在区域资本市场挂牌企业6家,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15家。
优化服务推动转型。持续开展助企强工专项行动,深入落实振兴实体经济系列政策措施,建立科级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产值效益核算,推进工业服务管理精细化。加强风险企业分类评估和分析研判,实行“一企一策、一圈一策”,切实防范和化解重点担保圈和风险企业资金链问题。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产业延伸、品牌联盟等形式实施整合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应和抗风险能力。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保护合法金融债权。
(二)突出结构优化,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深化项目招商。以优化招商结构、增强投资后劲为重点,强化产业平台谋划和信息库建设,实行精准的定向招商、驻点招商和组团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好项目。深化“百人百项百亿”大招商活动,落实镇街招商主体责任,完善招商引资服务员、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等机制,加快实现意向变签约、签约变落地、落地变开工、开工变投产。健全分片包干定期联系商会制度,充分发挥商会、联谊会和行业协会纽带作用,加强内外温商互动,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确保全年省外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7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
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运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民间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方式,确保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2%以上。强化重点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扎实推进省“411”重大项目和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督促加快32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工业投资潜力,鼓励“零土地技改”,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00个、竣工投用60个,完成工业投资51亿元。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低效用地再开发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相关利益主体共建共享机制,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3000亩。持续推进土地开发提速,严格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完成“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5000亩,开工建设二三产返回地500亩。完善土地收储、出让机制,有序推进土地出让。严格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区城投公司债券发行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统筹解决优秀人才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问题,引进培养国家人才5名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
(三)突出功能完善,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加快亮点区块建设。按照“强功能、聚商气”要求,加快中心区建设,建成投用城市规划展示馆,扎实推进瓯海农商行大楼、温州银行大楼、中心区拆迁商务广场等项目,加快完善道路、公交车站、农贸市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大力推进牛山工程建设,加快休闲水街、商业街开发,确保4个安置房项目全部结顶。积极配合做好三垟湿地公园和城市中央绿轴建设。启动西山路沿线片区改造,开工建设西山路道路下穿工程,加快打造近山亲水的城市新板块。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城市交通道路建设,加快广化南路、新双南线、104国道拓宽、瓯海大道西延、吹台山隧道及接线、天长岭隧道复线、104国道西过境瓯海段等工程建设,建成南湖路改建、龙霞路南延段一期、园区路北段一期等道路,配合抓好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市域铁路S1线、绕城高速西南线、宁波路北延伸段等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交通治堵专项行动,打通莘一路北段一期等6条断头路,启动金蟾大道整治、国鼎路拓宽改造等工程,新建停车泊位450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实现镇街全覆盖。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仙岩东片、丽岙垃圾中转站,启动路灯节能改造项目,配合抓好西向生态填埋场、南片污水处理厂建设。持续开展电网攻坚,建成投用220千伏丽岙变,完成110千伏南湖变、蟠凤变主体工程,开工建设110千伏马桥变。加快“智慧瓯海”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全面治理村28个、扩面改造村40个。深入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深化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创建,抓好省、市历史文化重点村落保护利用,完成5个“百村千处”保护点建设,开展曹平、杨宅、水碓坑等3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建成4个精品村和2条精品线。
(四)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激活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金融综合改革,推广农房抵押贷款、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惠农金融产品,加快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加快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机构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完成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和政府购买服务清单编制,鼓励和引导非政府组织参与行政管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市场准入“多证合一”审批试点,完善基建项目全流程全范围管理,进一步优化审批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推广要素分层定价、企业分类指导、生态环境财政奖惩等制度。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规范试点学校管理,引入高端民办教育资源。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加快农户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规范镇街农村产权服务分中心建设,促进农村资产有序流转交易。
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6家。深化学城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发挥文教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结合,配合抓好中科院生物材料研究所和华中科大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大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市场拓展扶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大学科技园功能,加快打造“创新创意创业”集聚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提升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扩大对外开放。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国际性展会,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加工基地,大力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鼓励企业参与全球体系分工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主动对接温州韩国产业园和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谋划对韩、对台合作项目。扎实开展山海协作、产业合作和对口帮扶工作。
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深入分析“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和瓯海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开展“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等11个重大课题研究,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和10个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精心谋划瓯海未来五年科学发展蓝图。
(五)突出环境治理,着力建设美丽瓯海
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坚持水岸同治,深入实施“美丽塘河、宜居水乡”五大工程,推动水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完善“河长制”,狠抓源头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涉水污染企业,推进平原河网水质提升工程,完成80%以上黑臭河道整治。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攻坚战,启动9个片区截污纳管工程,完成福州路等污水主干管互通联网工程,加快“最后一米”纳管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水平。强化水安全保障,推进周岙溪、瞿溪、龙溪等小流域治理工程,加快温瑞平原西片排涝、桃源水库、任桥河拓宽整治等工程建设,完成4个片区中小河流治理和泽雅水库库区整治。大力实施主塘河沿河景观带建设,加快推进梧田老街改造,建成滨水公园10个。
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中心城区城市设计规划管控机制,扩大智慧城管运用范围,巩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强化马路市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整治,规范城市道路、建筑工地和架空管线、户外广告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建筑废土乱倾倒等行为。纵深推进“三改一拆”,加大违建处置和新违建责任追究力度,分类分批开展无违建镇街和村居创建。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创新改造和安置模式,突出抓好“三重”区域改造,建成城中村改造项目53万平方米。启动25个村的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一批示范村、样板村。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四边三化”“两无三化”专项行动,美化净化人居环境。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健全绿化管养机制,新增城区绿地90公顷。完成古岸头进城口综合整治,启动温州高速南、动车南两大进城口整治二期工程,提升城区整体形象。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开展景山、丽岙、仙岩国家级生态街道创建,创成省级生态区。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快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加大燃煤小锅炉、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扬尘、餐饮油烟、垃圾焚烧等整治力度,开展鞋革等13大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六)突出民生改善,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任务,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扎实推进塘河民办博物馆群、文化礼堂和城市文化公园建设,投用区博物馆、青少年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建省等级幼儿园5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所、省普高特色示范学校2所。加快瓯海外国语学校、仙岩穗丰小学迁扩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茶山三小、温州森马学校等项目,配合推进温州肯恩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完善新居民子女入学就学积分制管理,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控,优化妇幼保健服务,加快温州和平国际医院建设,建成区三医病房大楼、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等项目。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黑名单”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巩固计生“国优”创建成果,提升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成效。推进省级体育现代化区试点工作,开展茶山、三垟省级体育强镇创建,建成省级标准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新增登山健身步道3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新增各类参保人员4万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加强生活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和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养老多元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试点。完善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人。加强住房保障,建成拆迁安置房25万平方米,实现交钥匙1700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200户,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因地制宜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快发展慈善、红十字和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全力推进缓解停车难、交通畅通、食品安全、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养老助困惠民、社会培训就业、教育优质均衡、群众体育活动、公共安全建设等十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七)突出平安有序,着力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建立健全重点区域火灾等安全事故防控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网格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坚持依法治安、科学治患,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诚信机制建设,持续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打非治违”,进一步提升“四色”分类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和逃生演练,认真抓好防汛抗台、森林消防、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动植物防疫工作。
完善矛盾化解体系。深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三年行动,化解60%以上区级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推进阳光信访,加强“非访”综合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多元化大调解体系,加强调解组织建设,预防和化解不稳定因素。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全民守法观念,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矛盾纠纷。加大劳资纠纷化解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正确舆论导向,完善舆论导控平台,提高网络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
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三社”联动工程,积极开展“一社一品”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发展公益类和服务类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加快构筑“覆盖全面、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加大对阻碍发展、侵害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打击力度。深入推进“减员增效”,进一步优化新居民人口结构,规范居住出租房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加快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移民、老龄、档案等事业。
(八)突出依法行政,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履行政府职责。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咨询、听证、协商、公示等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裁量权,杜绝执法不公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健全行政机关首长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完善区政府法律顾问运行机制,有序引导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履行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
着力优化行政服务。巩固和发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深化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大会议文件精简力度,严格控制会议次数和规模,更加注重文件实效,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完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分解抓落实机制,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完善政府重要决策和重点工作跟踪督办制度,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推诿扯皮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全面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深化镇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经营性土地出让等行为,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经费支出,腾出资金保重点、保民生、保发展。
各位代表,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使命激发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瓯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幸福瓯海而努力奋斗!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