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综合政务 > 计划总结
  •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18/2015-02883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计划总结
  • 发布单位:区商务局(区粮食局)
  • 成文日期:2015-02-26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2014年瓯海区商务发展和201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5-02-26 18:39 访问次数: 来源:瑞星(温州)

2014年全区实现限上社零73.3亿元,增速19.9%,全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值23.27亿美元,增速4.37%,高于全市3.5个百分点,排名同比上升一位,考核得分三区两市第二;新建外资企业3家,实际利用外资1708万美元,考核三区两市第四,但在全市排名同比上升了4位;网络经济产业培育工作,全市综合排名第一,获得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创建单位;培育2个中国淘宝村;与温州邮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顺丰嘿客温州总部落户;运营的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在全国产业带中综合排名第六;瓯海区评为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先进县(市、区)。大型商业网点建设稳步进行,红星美凯龙顺利开业,大象城、瞿溪真皮大世界等项目顺利开工;成功举办了瓯海金秋购物节和时尚消费周活动;大西洋购物中心与银泰商业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

主要工作举措如下:

一、调结构,拓市场,引导外贸转型之“路”

(一)政策强服务积极宣传各级外贸扶持政策,并指导企业申报商务部、省级、市级各类奖励补贴项目,审核上报2013年商务部、省、市补助资金850多万人民币,惠及143家外贸企业,提振企业信心;积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外贸稳定计划”活动携手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地税、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政策专题宣讲活动举办“商务促进政策”培训班;联合海关开展A类企业培训活动,推进通关便利化;联合人民银行举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培训,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推转型升级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浙江温州瓯海区眼镜基地)和省鞋类出口基地,以建设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和创建“浙江出口名牌”、“温州出口名牌”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强质量管理和诚信自律;充分发挥瓯海国家级大学科技城和高教园区的人才、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各类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孵化器61个,推动基地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推进总部经济园的投入和营运,比照义乌经验鼓励发展市场采购;推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新外贸主体,重视小微企业培育。

(三)拓市场促增长努力稳住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组织企业通过展会的形式开拓扩大北美洲、拉丁美洲、东盟市场份额。今年以来共计组织100多家企业参加各类展会50多次。

二、重招商,强服务,汇聚利用外资之“势”

(一)大加宣传力度,夯实招商引资基础。积极组织客商一同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推介会全方位的宣传、推介瓯海,通过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境外优强项目入驻制定招商引资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无污染、资源消耗小、有发展后劲的项目吸引外资6个招商项目入围市级外商投资合作项目库;完成对全区137家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的联合年报工作。

(二)全程服务企业,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加强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广泛调查摸底,掌握了一批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对这些企业和相应的投资项目进行了重点跟踪,主动上门服务,确保项目顺利报批。对温州和平国际医院、七宝山旅游项目、温州圣嘉宝食品有限公司、德国医疗器械项目、泽雅龙城山庄、仙岩侨领总部企业、南白象温州丑鸭实业有限公司技改项目、丽岙侨联活动中心、新桥卧龙山庄等9个项目进行了重点推进。

(三)加强培育扶持,提升境外投资后劲。积极引导瓯海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到对外投资,并定期指导区内企业认真做好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工作,积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广泛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有境外投资意向的企业信息,对这些企业和相应的投资项目进行了重点跟踪,主动上门服务。

三、抓特色,促消费,打造时尚消费之“城”

(一)培育时尚消费热点。围绕打造“时尚消费之城”的工作目标,全力拓展时尚消费产业,培育消费热点。成功举办金秋购物节、时尚消费周活动、温州互联网交易会、红星美凯龙时尚家居专场活动等8场活动,累计销售额超3.5亿。

(二)加快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编制《关于加快推进月光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瓯海区加快推进月光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在茶山大学城、南湖城市综合体、中心商务区等地打造瓯海的月光消费网点;加快梧田老街建设,将梧田老街与历史底蕴、塘河文化进行融合,打造温州城市文化消费新热点。

(三)扎实推进商贸市场建设。入企服务,帮助在建市场协调解决相关手续,加快重点项目推进,红星美凯龙慈湖市场已于今年6月成功开业;重点推进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和眼镜配件市场;做好商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组织开展《新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四)落实集中连片建设工作。成功组织菜篮子娄桥市场、土里土气电子商务平台、一鸣物流等项目列入列入中央农产品流通集中连片建设试点项目。加快项目推进工作,2014年实现投资1.02亿。

四、搭平台,促集聚,精制时尚电商之“图”

(一)健全机制,完善政策。优化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网络经济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设立区网络经济局和区网络经济促进中心;出台《瓯海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兑现租金补助、培训、阿里巴巴线上广告投入、1688百亿采购中国行温州站等项目扶持资金。

(二)布阵“2+5,集聚发展。根据瓯海区电子商务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瓯海率先出台了《瓯海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5-2020)》,按照“2个电商园+5个集聚区”的空间布局电子商务产业,打造“网商网货集聚、网络生态健壮、网络消费智能”的温州市域电子商务核心区。成功打造金州电商城、国智电子商务产业园两个“省电子商务10大产业基地”,在共同完善电商基础设施打造的同时又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外,打造新型市场、智能物流、跨境贸易、创业孵化和智慧旅游等5大电子商务集聚区。

(三)融合发展,振兴实体。签约阿里,构筑“产业带+百亿采购”合作战略。共建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现入驻商家已达11524户,在全国产业带中综合排名第六。在“9.4大促活动”期间,成交额突破3.1亿元。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在天猫平台上入驻商家已达430家,其中旗舰店329家,位列温州市第一。将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列入区重点工作,组织电子商务进万村专题培训三期,培训324人,授牌网点266个,验收网点120个,推进速度列温州前列。

(四)加强培训,完善配套。瓯海将电商人才交流和培养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开展多载体、广范围、多层次的电商活动。2014年全年分层次分行业已培训3.1万次。先后邀请刘兴亮、李国庆段永朝吴敏芝等专家名人瓯海开展专题讲座,提供最新、最前沿的电商知识与浙江大学、温州科技学院、易观国际、阿里学院、淘宝大学、天下网商、创业家、天下人、聚一等院校和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金州、国智园区设有常年培训班,讲师团在各镇街开展巡回讲座;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目前城区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全区互联网覆盖率达到89.2%,宽带普及率达到78.8%,光纤接入率超过71.4%,4G移动网络达到镇街全覆盖。重点电子商务产业园已达到“千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的接入标准,金州电商城与电信合作,打造电商云计算家园。

(五)创新驱动,示范引领。一是创新工作机制:部门联动,招才引智,引进专业电商团队近百个;与省内多家高校和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创新园区模式:整合闲置用房、旧厂房等资源,成功打造金州电商城国智电商产业园,现已入驻电商企业超200家,入驻面积超13万平方米。三是创新创业模式:组织在校生参与电商活动和实操训练,携手《创业家》杂志举办“黑马大赛”,助推青年创业创新。四是创新展会模式:举办1688百亿采购中国行温州站,首创新型商品交易“逆向市场”,采购商“送单上门”,带着40亿订单前来布展“推销”,当日达成意向采购订单5个亿,打造线上线下永不落幕的交易会;举办首届温州互联网商品线下交易会。五是创新农业电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与顺丰共推生鲜食品项目,开辟“种养—物流—电商—市场终端”模式;打造占地1000亩的融合农业、电商、旅游等功能的“心农场”网络经济产业园。

五、抓服务,强队伍,夯实商务经济之“基”

(一)路线教育,整改到位。根据统一安排,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局机关干部和党员的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

(二)改革机构,落实职责。增挂区网络经济局牌子,增设区网络经济服务中心,优化网络经济管理服务团队。生猪屠宰所划转区委农办,职能划转之前未出现重大肉食品质量事故。

(三)明确清单,规范审批。完成权力清单清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和事项,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已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32件,加工贸易业务批准、核销140件,生产能力证明24件,酒类备案登记8件,直销企业核查1件。

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

2015年计划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加快打造时尚电商之城和时尚消费之城。主要工作思路:

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确保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一)积极创新外贸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利用商贸服务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比照义乌经验鼓励发展市场采购,加快跨境电商园区建设。重视扩大进口,集中力量抓好中国(温州)葡萄酒集散交易中心进口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利用商贸服务平台发展国际贸易,重点指导外贸企业在阿里巴巴、敦煌网、中国制造网、中国诚商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环球资源、环球市场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广交会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优化外贸结构,重点抓好贸易方式的创新和营销网络创新,在保持鞋服等传统主导产品出口的同时,努力提高自主品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服务业外包,重视扩大进口,在抓好传统产品进口的同时,做好圣嘉堡肉类食品加工进口基地建设。

(二)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以培育发展国家、省市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为重点,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大力拓展服务外包市场,加大服务外包扶持力度,做大服务外包份额。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计划将40家以上列为重点品牌培育企业,指导20家以上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力争新增出口名牌1个。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着重培育一批实力型、总部型、专业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出口品牌的外贸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全区自营出口超亿美元企业3家,超1000万美元生产企业30家,全市出口50强企业5家。

(三)积极推动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搭建商贸平台,努力稳住和扩大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东盟、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引导企业以自主品牌参加境外展会,坚决杜绝侵犯假冒他人商标等知识产权现象,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计划组织和推荐境内外展会60余个,宣传发动全区参展企业要达110家以上。

二、着力结构优化,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和外经合作层次。

(一)实时跟踪项目,着力提高商务软环境。专人服务重点项目,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和投资者信息。重点抓好七宝山项目、温州圣嘉堡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德国医疗机械项目的落地;追踪跟进泽雅龙城山庄、仙岩侨领总部企业、仙岩渔潭休闲度假村项目,时刻关注各小微工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进一步创新利用外资管理和服务模式,增强投资软环境对利用外资的吸引力;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和重点外资企业联系制度,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文明的投资环境。

(二)创新利用外资,服务企业“走出去”。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大力培育新增长点。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二是力争服务业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我区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发展战略和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在抓好制造业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快推进我区优势企业、重点行业赴境外投资。落实宣传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重点推进温州市瓯海南龙制革厂在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锡尔河区的鹏盛工业园区的扩建和增资项目。

三、积极引导推动,成功打造网络经济一号新产业

2015年计划全区网络销售额超51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超98亿元,年增长50%。加快打造时尚电商之城,创成“省电子商务示范区”。

(一)重规划、搭平台。一是围绕“2+5”规划布局,加快电商集聚区打造,重点完善集聚区周边公交管网建设和特色商圈打造。做大做强金州、国智电商基地产业链,争创“浙江省电子商务示范产业基地”和“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二是做大做强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平台,通过平台运营,加快传统企业销售和采购的电商化进程,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争取2015年产业带销售额达到120亿元,入驻商家达到1.5万家,规上企业电商化达到30%;三是着力专业市场电商化发展。依托瓯海专业市场集群优势,打造具有一定辐射性的网上电商市场,实现市场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重点培育鞋巴巴等一批电商平台打造,打造信泰皮革鞋料市场、强强葡萄酒市场线上平台。打造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站南商贸服饰批发广场,发挥温州电子商务大厦的功能,进一步推动站前集聚区的发展。四是开展全网对接,为企业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京东、当当、1号店、腾讯等各类电商资源,实现瓯海企业的全网营销战略。成立瓯海区网络经济促进会,充分利用促进会平台,加强政企沟通合作。

(二)抓创新、推亮点。一是推进农业电商发展,依托“聚宝盆”、阿里巴巴、邮乐网等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心农场”网络经济产业园建设,争取一期开园。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作用,推广“种养—物流—电商—市场终端”模式。开展农村电商人才技能提升班,加强2个淘宝村的建设和宣传工作,完善淘宝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如利用新村办公楼设立电商服务中心、与电商园区共建、形成分享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在2个中国淘宝村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电商集聚农村或社区。二是打造跨境电商园区,充分利用邮政跨境业务资源和智德电商园的园区优势,与各大跨境电商培训机构合作,搭建温州邮政跨境小包物流平台,引进天下人速卖通培训资源,打造“园区+邮政+培训”的专业性跨境电商基地,探索保税仓的布局和规划,实现进口电商和出口电商的全面整合发展。

(三)创环境、强培训。一是招商引资,加快电商配套体系建设。继续抓好顺丰嘿客项目租赁场地的建设,跟踪菜鸟物流项目,树立大西洋银泰商业广场线上线下融合典型项目。优化顺丰、韵达、邮政等物流企业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快递服务能力。加快E邮柜布局,解决城市社区物流信息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的接入,完善快递物流企业布局仓储配送服务点。加快网络金融、电商融资方面的创新,加强网络经济诚信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力争2015年内建成50个社区电商服务网点。二是依托电商集聚优势,完善电商产业链。建成网络经济综合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园。鼓励生产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借助阿里巴巴温州产业带平台,扩大本土产品电商影响力。三是继续加强与院校和机构的合作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电商氛围。把电商人才交流和培养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工作来抓,创新方式方法,组织开展多载体、广范围、多层次的电商活动。组织讲师团在各镇街开展巡回讲座,计划全年分层次分行业分类目组织培训2万次以上。

四、促进商贸流通,加强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

(一)推动商贸流通,着力扩内需促消费。全力打造月光瓯海。围绕《关于加快推进月光经济发展的意见》和《瓯海区加快推进月光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根据“一点一规划,一点一政策”的思路,联合镇街,率先启动茶山大学城月光夜市创建,全力打造月光下的瓯海。以温州市共建温州韩国产业园为契机,在瓯海大象城商贸市场打造韩流时尚发布、合作对接平台和温州最大韩国时尚中心。继续抓好金秋购物节时尚消费周等活动。与统计局、发改局共同做好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上批零业销售额数据统计分析挖掘工作。

(二)加快市场建设,确保服务监管到位。根据市《关于新建商贸市场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快发展我区商贸市场,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和产业辐射能力,规划打造一批现代商贸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商贸市场。加快商业网点建设。重点推进温州合成革交易中心、眼镜配件市场、站南服饰批发广场、万象城、大西洋银泰城、梧田老街等重点商贸业项目,做好企业服务工作。通过举办节会、展览会促进消费市场繁荣。

五、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商务发展氛围

(一)优化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商务扶持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各种形式服务。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挂勾联系制度和驻企服务员制度,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关注企业实际困难,及时将商务形势动态以及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出台的最新政策送到企业手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抓好部门联动,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要形成有效考评机制,推动部门、镇街干部支持、配合、落实商务经济工作。

(二)重视人才培育,大力宣传瓯海商务。落实医疗、子女教育、人才公寓等优惠措施,努力做好招商、安商、抚商工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落实财政资金,全面启动各类人才培训计划和宣传推广工作。计划每月开展各种商务培训活动,全年培训达3万人次以上,重点是继续举办分行业、分市场、分类目的网络经济培训,在干部群众中普及知识以及提升从业人员实战能力,形成更浓厚的网络经济发展氛围。积极对接本地和业内各种媒体,积极宣传瓯海投资环境和企业,扩大知名度,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商机。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