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六届五次(扩大)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保吃饭、保稳定”的理财思路,坚持依法理财,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预算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协调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5个亿元大关,达150312.6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10%,同比增长17.72%。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82365.9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54%,同比增长20.58%;全区地方财政收入67946.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2.56%,同比增长14.44%。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增值税收入20098.54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10.13%,同比增长26.95%;营业税收入14335.43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0%,同比增长19.79%;企业所得税收入11077.83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86.55%,同比增长3.15%,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个人所得税收入3297.72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96.99%,同比增长16.98%;城建税收入5702.26万元, 完成年度预算的114.05%,同比增长38.55%;耕地占用税收入2320.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32%,同比下降44.67%;专项收入3366.2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2.21%,同比增长44.57%;其他收入3212.8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10%,同比下降16.38%。
2005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支出68651.6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1.79%,同比增加21.53%(剔除市财政预算内补助1634万元,上年专项结转支出9516万元,当年全区财政支出57500万元,同比增长16.86%)。当年财政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
(一)农业支出170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9.84%,同比增长27.39%;
(二)林业支出66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7%,同比增长14.58%;
(三)水利和气象支出62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13%,同比增长5.9%;
(四)工交商事业费支出19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11%,同比增长70.06%;
(五)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79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01%,同比下降3.33%;
(六)教育支出1731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61%,同比增长6.29%;
(七)医疗卫生支出372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52%,同比增长78.15%;
(八)科学支出12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21.05%;
(九)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74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03%,同比增长28.79%;
(十)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189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43%,同比增长107.80%;
(十一)行政管理费支出1210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3.13%,同比增长11.83%;
(十二)公检法司支出751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60%,同比增长23.64%;
(十三)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29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8.2%,同比增长54.92%;
(十四)其他支出274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4.38%,同比下降16.41%(镇街道财政增收分成1000万元预算指标尚未下达);
(十五)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增长79.78%;
(十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56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同比增长93.77%;
(十七)城市维护费支出98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79%,同比下降21.67%;
(十八)专项支出99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9.6%,同比增长28.35%。
按市区财政体制测算,2005年全区地方财政可用资金56186万元,加省市专项补助1634万元,加上年滚存结余13617万元,加调入资金4000万元,合计2005年可安排资金75437万元,财政支出68651万元,收支相抵,2005年滚存结余6786万元。由于财政决算还需市财政会审后确定,以上执行情况如有数字变动,将再行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各位代表,2005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紧缩的土地出让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受原材料、金属材料等价格的持续上涨和原油、电力紧缺等要素瓶颈的制约,经济发展从加速增长阶段转向了稳定增长阶段,企业效益趋稳,这也影响了财政增收部分。但是财政支出仍呈刚性增长态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面对财政资金需求与可能的矛盾,我们积极应对,紧紧围绕“三个三”工作措施,努力增收节支,优化收支结构,强化财政保障功能,夯实财政基础工作,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管,提高国有资产管理,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财政预算任务,各项财政工作也有较大创新和发展,确保了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我区重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稳步协调发展。2005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顺利,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是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财税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一年来,为了完成预算任务,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财政保障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5年,我们在全区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科学统筹资金,做好财政支出“控、保、压”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区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基点是全力保障全区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于2005年6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了镇街道全体干部职工工资统一发放,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心是加大对“三农”投入,共安排180万元用于“千库保安”工程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以提高我区农业的基本生产条件;安排105万元支持我区柑橘、杨梅两个精品园建设,以巩固发展我区传统名特优农产品;安排林业资金330万元用于林业建设和森林防火工作,促进我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着重是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先进制造业基地补助资金447.24万元,惠及20家制造企业的项目改造和创新,对150家外贸企业出口贴息980万元,较好地推动了我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核心是保障“民心工程”,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集中有限的财力,为区政府办好10件实事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共安排1330万元用于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残疾人安居、助学和康复工作,康庄工程等建设。
(二)强化财政基础工作,夯实财政工作基石
财政基础工作是深化各项财政改革的根本条件,今年我们工作重点是强化基础,促改革新进展。完成了对新的预算编制软件系统的初始化构建和数据测试工作,并对全区180名报账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为2006年预算编制软件的应用以及与资金审拨软件配套使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构筑全区财政供养人员管理数据库,为今后部门预算和财政日常管理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资料。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周密组织,对全区142个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津贴补贴项目共97项。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原享受公费医疗待遇8755人员进行重新核对、确认,以避免投保范围任意扩大,造成财政资金支出压力。开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积极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组织了2963人参加《小企业会计制度》后续教育。另外,由我局组建的瓯海代表队在温州市“东瓯杯”会计知识竞赛中,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强化财政监督力度,提高财政理财能力
创新财政投资项目的监督机制,对投资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或区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与区审计局联合审价,即将审计部门的审价监督工作前置,一改过去审价工作先财政局后审计局介入的监督流程,在项目建设前期由财政、审计联合共同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结合我区实际,现已在南塘大道二期工程中引入该项监督机制。2005年共审核竣工决算项目369个,核减额为2673万元,核减率10.21%。强化财政票据监管,在各财政所启用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摆脱原有的手工操作,全面实现“以票管收”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财政票据专项检查,强化票据的规范化管理,并完成了对银行代收的罚没款票据清理工作,清理销毁8万多份尚未使用的空白农税票据。构建三项财政内审制度,由财政监督科对局内部科室、区会计核算中心各核算组之间、各镇街道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部财政互审,以内部检查为动力,促进各级财政业务的共同提升。继续深化“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组织人员对财政所会计核算情况特别是对专项资金、印鉴保管等情况进行检查,促进镇(街道)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效益
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来提高全区财政统筹能力,重点是做好国有资产重点调查工作,联合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2个专项检查小组,分别对6个重点单位在对外投资、租金管理、房屋产权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核查对外投资362.5万元,未办产权的房产 24处、出租房屋61处。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的改制工作,对瓯海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国有企业改制,并对其国有资产进行了处置,经评估,瓯海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国有净资产为20913.05万元。做好国有股权的退股工作,区国投公司退出瓯海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股权,所得股份收益2591.81万元。努力发挥好国有投资公司的融资功能,为缓解南塘大道建设资金短缺,我局积极谋划,以区国有投资公司为担保或直接贷款,累计为南塘大道筹融资30400万元,以确保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截至2005年底,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对外担保 2.44亿,借款0.8亿,较好地发挥了筹融资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受财政体制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在地方可用资金增长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公共财政支出刚性日益增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在加大;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镇街道财力有限,财政整体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社会转型期各方面的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如何设立应急资金需要引起重视;财政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对今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按照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我区今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继续贯彻落实省厅“三个三”工作措施,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优化收支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深入调究,提高干部队伍综合能力,为促进我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2006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如下:2006年全区财政总收入预算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上划中央财政收入94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5%:地方财政收入75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0%。
根据现行的市区财政体制测算,2006年我区财政可用资金60952.36万元,同比增长8.48%。全区地方财政当年支出综合预算82338.21万元,其中预算内支出70094.81万元,分别是区本级支出43266.83万元,镇级(含街道)支出26827.98万元;预算外支出12243.40万元。2006年财政预算内安排:农业支出2035.87万元,同比增长7.12%;林业支出733.03万元,同比增长10.62%;水利和气象支出682.92万元,同比增长6.68%;工交商支出1775.83万元,同比增长3.85%;文体广播支出2003.38万元,同比增长12.22%;教育支出19264.26万元,同比增长11.48%;科学支出138.32万元,同比增长9.69%;医疗卫生支出4871.73万元,同比增长52.85%;其他部门事业费1899.05万元,同比增长4.45%;抚恤和社救支出2153.69万元,同比增长16.83%;行政支出13305.18万元, 同比增长9.79%;公检法司支出8238.94万元,同比增长13.13%;其他支出5288.16万元,同比下降11.9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800万元,其中上年结余安排700万元,同比增长5.03%;科技三项费用1170万元,同比增长95%;城市维护费824.45万元,同比下降17.14%;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340万元,同比增长3.03%;专项支出3770万元,同比增长165.49%;预备费1500万元,同比增长7.14%。2006年全区财政收支缺口部分,由市财政转移支付和预算外资金调入平衡。另外,争取市两金返还解决重点工程项目资金5830万元,康庄工程和危桥改造350万元。
三、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全面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未来五年发展的起步之年,更是瓯海推进现代化城区建设的重要之年。完成今年的预算任务,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工作创新,实现财政收入新增长
积极贯彻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优化收入结构,切入点是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业,提高营业税在地方收入中的比重;通过强化对非税收入与地方性小税种的征管,联合区物价局开展全区非税收入征管检查,优化地方财政各种收入的占比;努力增加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另外,要充分挖掘包括土地使用权、城市广告经营权、旅游水电资源开发权等政府资源性收入,以及新建道路冠名权等政府特许权收入,增加地方政府的可用资金。深化“三个三”工作措施的理念,维护我区的应得利益,着力点是加强财政与国税、地税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国税对企业所得税、地税对营业税的征收力度,同时以三个部门专业人员为骨干,会同镇街道共同开展全区范围内税收“漏管户”的清查,努力实现区域内落地企业税收收入划归本区财政,强化地方政府对落地企业在财权与事权上对称,以更好地促进政府服务企业,企业反馈政府的良性循环。加大对镇街道抓收入的奖励力度,将漏管企业第一年征收的地方财政收入分成部分百分百划归镇街道,第二年列入财政体制分成,以更好地调动镇街道的积极性。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按照“保、控、压”理财思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我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津贴及时足额发放和政府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以综合预算管理为手段,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固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工程”的资金需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扶持村级组织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积极落实对先进制造业、开放型经济、文化大区、人才强区、科教兴区等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在自主创新中求发展;整合财政资金,优化财政对经济的扶持力度和扶持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推进区域内经济平稳和谐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的投入,推进生态区建设,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推行花钱买服务、花钱办事情的财政支出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减轻财政支出负担;要力保突发性事件的支出,重点保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的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公共需要,积极保障“平安瓯海”建设的全面推进。
(三)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全力规范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支出预算,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要大力推进“金财工程”一体化建设,实现指标管理、资金申拨、会计核算一体化信息管理,提升财政现代化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快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罚没票据的清理进程,争取2006年底前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罚没票据的清理工作。合力强化财政监督,根据省政府要求,逐步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负债、偿还、控制等债务监控机制,在保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确保债务资金的良性循环;要完善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审核制度,加强对财政投资性项目的财政财务管理,建立财政综合评审工作机制;要完善“乡财县管”的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镇街道财政支出行为,统一支出标准,严格控制镇街道负债运行。着力提升国资管理,要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制订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推进国有资产改制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筹融资功能,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
(四)深入调查研究,推进财政改革步伐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转变的有效途径,建立顺应我区发展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加快理顺区级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做好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调研工作,加强对重大项目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结算等方面调研,为项目实施把握好资金来源、去向,积极引入项目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本级政府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深入镇、街道开展财政调研工作,就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行后,如何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调查,积极探索新的财政职能内涵,提出可行性建议。
各位代表,2006年的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省厅“三个三”工作措施,按照区委六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创新,团结奋进,保证圆满完成今年预算任务,为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