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2003年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04-10-15 17:27 访问次数: 来源:zxp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轻工强区”战略任务,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精一产,着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改善投融资环境,克服了“非典”疫情、美伊战争、高温限电等因素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调控和举措,使国民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速度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这是1998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66.59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22.76亿元,同比增长16.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74:72.48:24.78。人均生产总值23617元,同比增长12.1%。 

二、农业 

   2003年,我区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做精一产”为中心,以“调整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提升、完善基础、依法护农、打造绿色瓯海”为工作思路,解决了高温和“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增长势头。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区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进,科学示范等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农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瓯柑之乡”等金名片花落瓯海。今年全区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业的产值比例为61.2:1.2:32.9:4.7。 
    2003年全区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粮食作物继续调减 。粮、经产值比例从上年的22.1:77.9调整为13.4:86.6,其中蔬菜和花卉园艺增长较快,产值达12691万元、6622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5%、28.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233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4%。 
    畜牧业发展势头减弱。今年由于受“非典”疫情、高温干旱、温瑞塘河治理带来的畜牧业整治,全区畜牧业各种出栏数多有所下降,畜牧业生产效益也有所下滑。据统计今年全区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5128万元,比上年下降3.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6.5%下降到32.9%。全区生猪存栏6.04万头,同比增长0.8%,出栏10.4万头,同比下降1.9%。家禽存栏134.95万羽,同比增长7.6%,家禽出栏324.1万羽,同比下降12.3%。肉类产量12363吨,同比下降5.3%,但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30.1%和48.7%。       
    渔业得到快速发展。今年我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平原河网20000亩的外荡、瞿溪200亩淡水示范养殖区和西部山区稻田沟坑养鱼的设施环境和优势,大力发展淡水渔业,渔业到快速发展。今年全区共实现渔业总产值2164万元,同比增长6.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区工业企业一方面通过抓紧生产,克服了拉闸限电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全区今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57.46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增加值61.01亿元,同比增长1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继续扩大。2003年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2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6家,共实现工业产值118.58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6.1%。 
    工业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实现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27.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129.09分,比去年同期提高0.75分。其中产品销售率95.54%、总资产贡献率13.83%、资本保值增值率123.67%、资产负债率52.27%、流动资产周转率2.48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4.21%、全员劳动生产率35388元/人。 
    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共实现增加值5.59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区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6.7%。在建工程累计施工面积71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9%,竣工面积24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1%。工程合格率100%,共创出省“钱江杯”2项,市“瓯江杯”5项,区“建设杯”3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了稳步的增长势头。全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8.5亿元,同比增长11.6%。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农村非农户限额以下完成投资5.67亿元,同比增长30.7%;农户私人完成投资3.97亿元,同比增长26.3%。 
    房地产开发投资不景气。今年全区27家房地产开企业共完成投资开发额5.84亿元,同比下降14.8%,开工不足,中标难,到外地开发投资等多是主要原因。 
  
五、国内贸易 

    2003年,随着“非典”疫情的解除,潜在消费得到释放,延迟的消费得到补充,消费市场人气也逐月回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26.99亿元,同比增长12.5%,餐饮业由于受“非典”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个体经济零售额达19.74亿元,私营经济零售额达3.93亿元,分别增长14.3%、48.4%。全区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3个,共实现交易额32.73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7.37亿元,同比增长12.52%,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5.36亿元,同比下降1.5%。 

六、对外经济 

    2003年,全区对外贸易摆脱了“非典”阴影,加之私营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增速在上年高位的基础上持续走高。据海关统计,全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78%。其中,自营出口3.8亿美元,增长48.3%;自营进口总额2700万美元,增长17.2%。在出口产品中比重最大的商品依次为鞋类、眼镜、电器、五金配件、锁具、汽配等几大产品。 
    利用外资加强。2003年全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6家,增资扩股9家,总投资11108万美元,同比增长129%。合同利用外资4333万美元,同比增长89%,实际利用外资1839万美元,同比增长147%。  

七、邮电、电力和旅游 

  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末,全区每百户拥有电话机达到105部,移动电话113部。 
2003年虽然饱受缺电之苦,但通过错峰、轮休等有序用电的安排,全区用电量仍快速增长。全区全年用电量达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7%,其中工业用电1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2%,占全部用电的83.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景区旅游人气不旺。今年共收取门票收入520万左右,同比下降7%。国内旅游呈现下降态势,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3.6万人次,同比下降28%;国内旅游总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28%。国际旅游主要指标上升明显,全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05人次,同比增长25%;实现国外旅游总收入104.4万元,同比增长25%。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3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财政支出5.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行政事业费支出、支援农村生产、卫生事业费分别增长35.1%、66.7%、58.6%。 
    金融形势活跃,存贷两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98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5.38亿元,同比增长32.1%;贷款余额96.27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工业贷款25.71亿元、商业贷款12.43亿元、农业贷款21.1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6.4%、37.3%、115.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我区教育事业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同时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使我区的教育事业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 
    2003年全区有各类幼儿园119所(已审批),在园幼儿15413人,全区学前三年幼儿人口入园率达90.2%,同比增长1.74%。全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78928人,其中区外学生流入21004人,区内在校学生数占全区户籍人口的14.89%。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99.5%、99.81%、99.74%。6—14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22%。 
    高中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初中生入高中段比例达到89.53%,比去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成人教育持续发展,全区报名参加成人高校考试实考人数794人,上线人数516人;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达4854人,共11528科次。 
    科技创新能力有新发展。2003年区本级投入科技项目经费715万元,占生产总值的0.08%。全年共获准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6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96万元。其中获准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13项,省级科技合作项目计划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健康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走入社区,走入农村,宣传科学的生活观、家庭观,培养文明意识,促进人民群众思想品德的提高。文艺精品不断迭出,如歌伴舞《社区就是我的家》获得浙江省社区节目汇演金奖。在第二界金瓯文化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了“情系瓯海”大型广场文艺晚会,这是我区有史以来投资最多、阵容最大、效果最好的一次演出。 
    2003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30万册,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 
    有线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电视和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7%、99.23%。全区有线电视用户75237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 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医生(师)242人,护士(师)133人。全区共有乡镇卫生院14个,床位237张,卫生技术人员280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创建全民健身点(苑)43处,今年新建13处,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健身锻炼。20所中小学被列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点单位,达标率99%,体育锻炼活动面达100%,走在11个县(市区)的前列。 
    今年我区先后有193名运动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各种比赛,共获得金牌30枚。11月7日,我区运动员吴钞来在第七界世界武术散手锦标赛上,夺得65公斤级世界冠军,成为行政区域划分后我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个,总面积达62.5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个,达标区面积19.5平方公里,建成无烟黑区1个,面积20平方公里。45家重点污染企业全部治理达标。全年征收排污费1268万元。开展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其中1家通过认证。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年末全区总人口38.8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5.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4.1%。男性人口19.8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9.9%;女性人口19.07万人,所占比重为40.1%。18岁以下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0.6%;18-35岁人口12.68万人,所占比重为32.6%;35—60岁人口13.39万人,所占比重34.4%;60岁以上人口4.79万人,所占比重为12.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68元,比上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386元,达6976元,增长5.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5.4%,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6.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得到加强。截至2003年12月,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302人,其中企业职工29858人,机关事业职工7574人,农村居民24870人。参加医疗保险8983人,参加工伤保险17490人,参加生育保险17491人。2003年共收取社会保险基金13082万元,支出社会保险基金7383万元,全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2003年全区共有低保对象3168户,共计8655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结构按新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 
    4、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 

  
(2004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