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1008003012001/2003-54585
  • 文件编号:
  • 主题分类: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单位:区府办
  • 成文日期:2003-03-28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2003年瓯海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03-03-25 15:13 访问次数: 来源: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03月25日

在温州市瓯海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温州市瓯海区代区长 胡剑谨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发表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依靠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45.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79.4亿元,财政总收入由3.7亿元增加到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884元增加到659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分别增长11.7%、19.5%和6.2%。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经产值比例从38∶62调整为22∶78。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永兴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桥蔬菜科技园区、藤桥畜牧科技园区、潘桥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已完成投资1.02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建成了五凤?农业综合开发园等8个特色农业基地和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家。投入水利资金2亿多元,建成灵昆灰库段海堤和永强标准堤塘二期工程,除险加固山塘水库61座,建成温瑞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成标准农田6.5万亩,新增耕地4067亩。全面实施林业“四大工程”,被评为平原绿化全国先进。投入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近半数山区人口转移到经济较发达乡镇,移民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完成国家“八七”脱贫攻坚任务。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222.2亿元。规模企业不断壮大,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3家,规模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3.1%。五年间全社会技改总投资20.5亿元、技改立项111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8家,启动建设永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瓯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瓯海经济开发区实力快速壮大,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3家企业荣膺全国首届“十大锁王”称号,8只商标成为省著名商标,5个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我区跻身全省“品牌强县”行列。质量立区工作成效显著,165家企业通过ISO9000、ISO14000等有关认证。建筑业发展迅速,累计完成施工产值60亿元,我区企业首次荣获“鲁班奖”。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三产增加值由9.2亿元增加到19.6亿元,年均增长13.8%。专业市场功能不断完善,超亿元市场达8个。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共完成投资23.1亿元。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收入大幅增加。金融市场运行良好,商贸物流业再上台阶,交通运输、保险、审计、劳务、物业管理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圆满完成二轮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建立。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账乡镇代理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得到加强。认真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税费下降33%。农电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瓯海外贸公司改制得到国家外经贸部的肯定,物资企业改制顺利完成。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税收征管不断完善,财政改革进一步加快,115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在全市率先启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从895项减少到312项。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区行政编制减幅达34.2%.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实现外贸出口商品供货值172.2亿元,年均增长34.8%;自营出口6.9亿美元,年均增长45.5%。瓯海经济开发区、新桥、梧埏、娄桥等一批外贸强镇迅速崛起,鞋类、眼镜、服装、锁具等轻工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其中鞋类、眼镜两大产品年出口值各突破10亿元大关,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188家企业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外资企业59家,合同利用外资52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52万美元。

    (三)城市化建设明显加快
    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市规划得到加强,完成各类规划139个。实施重点工程71项,其中省市级21项、区级50项,总投资50.7亿元,完成投资37.1亿元。完成的重点工程主要有:瓯江五桥、五乡联网公路、天长岭隧道、温瞿公路改建、泽雅环库公路砂改砼、甬台温和金丽温高速公路瓯海段、永中小康住宅示范小区、永强海塘围垦二期、火车站110千伏输变电、瓯海中学迁建、瓯海经济开发区安心工程一期等。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批公园绿地、文化广场相继建成,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环境改善明显。取缔、关停和限期治理了一大批污染企业,“一控双达标”通过省市验收,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三溪排污工程、泽雅水库西岸排污工程、下岸制革基地废水治理工程按时完工,东庄垃圾焚烧发电厂、景山垃圾中转站等一批环卫设施建成投用。投资5亿多元实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清淤896万立方米,截污“十大工程”全面展开。总投资4.25亿元的汇昌河水上公园瓯海段一期工程接近完工。废弃一次性医疗器械和非法回收加工业治理成效明显。

    (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科教兴区深入实施。科技工作再上台阶,荣获全国和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区科技三项经费累计3244万元。实施科技项目480项,其中国家级34项,省级178项。20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大厦和科技培训中心建成投用。素质教育继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上线率跃居全市第一。教育总投入10.9亿元,新建改建校舍30.8万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和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撤并基础薄弱学校75所。在全市率先启动学校“三制”改革,率先实行义务教育学制八改九。建成省级教育强镇6个,市级教育强镇3个,省市级重点示范学校17所,成为省级教育强区。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得到完善,乡镇初级卫生达标如期完成,卫生院建设走在全市前列。预防保健和监督体制改革取得成效。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60.2%的村和46.7%的农村人口参加了合作医疗。文化升位计划深入实施,农村文化设施逐步改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作品《担鲜女》获省“五个一工程”奖,3个镇被评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5个乡镇进入“温州金海岸文化网”。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四连碓和永昌堡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大力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和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孕前管理目标,优质服务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有线电视覆盖率已达99%,基本消灭了电视空白村。竞技体育水平得到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建成体育健身苑点30处,景山街道荣获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参保人员从3.9万增加到4.7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保持双增长。建立了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088位低收入对象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得到全社会重视,帮扶活动广泛开展。

    文明城区创建成效显著。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双整治”和“双建设”工作,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城乡面貌和社会风气不断改善,群众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新桥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景山街道繁荣小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小区。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省先进。殡葬改革成效显著,青山白化得到有效遏制。

    (五)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
    依法治区全面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及时报告政府重大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高度重视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共办结议案和建议747件、提案757件,办结率为100%。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的建议和意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增强。认真开展普法教育,“三五”普法荣获全国先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斗争成效显著,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加强。坚持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和取缔邪教组织,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斗争。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查获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3581件。重视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防范体系,消防和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从政道德教育,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政府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得到全面清理,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切实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清费减负治乱工作效果明显,农民和企业负担大幅下降。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

    同时,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台务、民族、统计、物价、双拥、老龄、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工作卓有成效,都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在历届党委、政府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也是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瓯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瓯海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增收难问题还比较突出,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还不健全,农村潜伏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企业发展与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的矛盾较为普遍,产品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缺乏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城市规划建设存在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不高。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社会风气、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区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着眼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着力打造轻工强区、商贸新区、文化大区和山水城区,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工业经济发达、商贸物流兴旺、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都市气息浓厚、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城区。到2007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14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8%,达到388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1.5%,达到15.6亿元;全社会外贸出口商品供货值年均增长12.8%,达到110亿元;自营出口年均增长23%,达到 7.5 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5%,达到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达到52亿元。

    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科学合理,城市建设大步推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化城区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瓯海中心区初具形象,经济发达乡镇的旧镇旧村改造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水相融,城美景秀,天人和谐”的生态型“山水城区”形象初步确立。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再上台阶,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社会风尚良好,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大为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6‰以内。

    民主法制日益完善。依法治区方针得到深入贯彻,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日趋完善,全社会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继续扩大,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护。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就业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衣食住行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达到203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5%,达到8600元。

    为了如期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主要任务:

    (一)突出工贸主导,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的大调整。确立并坚持工业和商贸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立足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温州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和较大城市的大好机遇,积极从城市中心区、周边市县乃至国内外其他地方吸收和汇聚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形成二产强、三产大、一产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一、二、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69∶29,树立起轻工强区和商贸新区的新形象。二产方面,要以加速发展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积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加快技术升级,狠抓品牌兴业,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努力打造一批更具特色、更具活力、更具财富的眼镜、锁具、服装、鞋革等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5%以上。积极推动建筑业的新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三产方面,要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为重点,编制三产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流通骨干企业。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整体品位,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仙岩、泽雅、茶山、岷岗等景区建设,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新跨越。一产方面,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园区和特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形成一批影响大、辐射强、档次高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二)突出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质与量的大突破。要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再创发展新优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一是改革要深化。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子。继续推进粮食、物资、供销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资金、技术、人才与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二是开放要拓展。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机制优势、产业优势和侨乡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大力推动开放型经济的新飞跃。把扩大利用外资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来抓,长远规划,建立重点项目信息库,紧紧瞄准和筛选与我区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内外先进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主动上门招商。实现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管理、人才的有机结合,与调整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先进轻工制造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有机结合,与打造商贸新区和发展现代农业有机结合。高度重视外贸出口对拉动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充分利用我区轻工产品在外贸出口中形成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企业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加强进口工作,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加强与友好县区和其他市县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对外开放的新渠道,不断增强我区经济活力和整体实力。

    (三)突出中心培育,加快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跨越。未来五年是温州城市大拓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接轨温州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大手笔、前瞻性地谋划好我区的城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要把以新行政中心为重点的瓯海中心区的培育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努力构筑一个气魄大、档次高、品位好的新中心区。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的界限,拉大框架,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改变城市布局散乱、基础设施低层次重复建设的状况。适时开展乡镇区划调整,适度推进镇改街道、村改居工作,加强新型社区建设。整合优化农村资源,把旧镇旧村改造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抓好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片区定位,注重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各片区的城市化进程。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建设全国著名的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以仙岩、泽雅等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积极建设优秀的旅游观光和都市度假基地;以南塘大道、瓯海大道等城区主干道为依托,构建繁华的商贸物流经济带;以高教园区、温州中学、瓯海中学等为基础,努力建设温州的文教中心。要树立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强调管理重于建设,实现由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管理城市转变。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不断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提高城市化水平。

    (四)突出山水融入,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大联动。瓯海青山绵延、水网交错、得天独厚的秀山丽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财富。在当前城市化进入提速阶段的重要关头,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更宽更远的眼光、更加精彩的手笔,去建设美好的家园。要牢固确立“山水城区”的建设理念,并将其渗透到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领域。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泽雅、仙岩、茶山、三?湿地、汇昌河等山水资源的独特优势,让山水融入城市,让城市走进山水,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型城区。要立足保护搞开发,通过开发促保护,既要着眼于建设温州大都市的生态屏障,保护好山水资源,又要着眼于体现新城区的空间特色,开发好山水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促进生态的经济化和经济的生态化。用既拥有山水自然风光、又富有都市现代气息的优美环境,招商引商,亲商富商,吸引和汇集各方人才和生产要素,使瓯海成为生活创业的乐园、开放发展的热土,不断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突出文化提升,加快推进人的素质和城区文明水平的大提高。要加快“文化大区”建设,把建设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文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提升。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行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组织力量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高教园区坐落我区的有利条件,鼓励开展多层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重视人才、依靠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主动招才引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广泛挖掘和抢救优秀文化遗产,切实保护和利用好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传统民俗,不断充实和丰富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倡导全社会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启动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和公园绿地建设,为文化提升搭建比较完善的硬件平台。精心培育和放手发展一批群众性文化社团组织,进一步活跃和繁荣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坚持品牌兴文,下大力气打造一批名镇名村名社区、名校名师名校长、名景名点名作品、名企名品名特产。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优生优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度重视发挥数十万外来人员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要以更加宽阔的胸怀去包容他们,尽一切可能解决他们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我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六)突出环境优化,加快推进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大提升。在坚持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发展的软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一是以诚信建区为理念,再铸“信用瓯海”新名片。坚持以法制规范社会信用,以道德文化引导和提升社会信用,以监督管理保障和促进社会信用。强化信用意识,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充分发挥政府在完善信用制度、改善信用环境中的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二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再创区域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政府、企业、个人上网工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和倍增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飞跃。三是以建设“平安瓯海”为目标,再创稳定工作新局面。要及时排查和调处新形势下的各类矛盾,努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不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四是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再塑政府新形象。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切实改进政府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规范、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政府法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转变作用,努力建设学习型、效率型、法治型、廉洁型的政府。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去实现宏伟的目标,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三、200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围绕区第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结合今年五年的奋斗目标,按照区委五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建议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总产值249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0亿元,增长10.2%;全社会外贸出口供货值68.5亿元,增长13.8%;自营出口3.2亿美元,增加20.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249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增长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轻工强区
    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以打造一流的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为目标,在瓯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娄桥三溪工业园和瓯生活费经济开发区仙岩工业园中,规划建设好“中国锁都”和“中国鞋都”瓯海生产基地、眼镜生产基地、服装工业园、外贸工业园等一批特色工业园,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招商、高速度建设。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同类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来园区落户。要排除一切干扰,采取强有力措施做好土地征用工作,掀起施工建设的热潮。认真搞好瓯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现代工业要素集聚,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尽快把园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服务体系,打响瓯海区域名牌,进一步增强特色工业园的综合竞争力。

    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继续抓好汇顺达、澳伦、力西特、五洲等企业技改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指导服务。加快建立鞋革、服装、锁具、眼镜、汽摩配等五大支柱行业的行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重点抓好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省级、国家级新产品的培育。鼓励和引导上规模的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股份化,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虚拟经营等营销手段,扶持培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水平管理的样板企业。认真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启动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鼓励企业出精品、创品牌、争名牌,努力培训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大力推进国际质量和管理体系等各种认证。

    进一步加强行业建设工作。做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提高现有协会的工作水平,做好锁具、汽摩配等行业协会组建工作。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做法,推进协会秘书长招聘制,创新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将适宜授权或委托给行业协会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信息收集、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中的职能作用。

    (二)着力做大第三产业
    认真编制三产发展规划。把制定科学合理的三产发展规划作为加快推进三产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力求在今年6月前完成。切实做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建立三产项目库。认真抓好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突出搞好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

    积极发展旅游业。研究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措施,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宣传促销,强化精品战略,优化休闲资源,实施联动发展。重视景区规划,加快仙岩景区、泽雅纸山文化,?外?高山休闲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优化整合仙岩、泽雅、茶山等景区景点,启动和实施申报温州市仙雅山国家级风景区项目。积极搞好茶山杨梅节、泽雅溪钓、仙岩纪念朱自清庆典等活动,努力打造瓯海旅游业金名片。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要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提升专业市场的档次,改造提高浙江皮革市场,做大做强瓯海货运市场、温州家具市场、温州装饰材料市场、温州禽蛋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尽快建成温州汽车交易市场。着力整合规模小、档次低的专业市场,积极吸纳老城区外迁市场到我区落户创业。要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抓紧启动并加快南白象现代物流中心等物流基地建设。努力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切实搞好现有商业网点业态创新和营销方式改进,加快娄桥大西洋购物中心、梧埏阿外楼生态度假村建设。

    拓宽三产发展领域。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引导房地产业向智能化、生态型、社区配套的住宅小区方向发展,提高房地产开发的档次和品位,努力创建和打响“居在瓯海”的优秀品牌。重点抓好泊岙山庄、龙霞住宅小区和西湖住宅区建设,结合旧镇旧村改造,开发建设一批适应多层面消费需求的住宅小区。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启动新一轮金融改革,搞好利率浮动改革和瓯海农村信用联社统一法人组建工作,促进金融业的繁荣发展。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两大目标,采取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系列措施,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农产品加工营销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效益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畜牧产品深加工业和都市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名优水果,提高茶山杨梅基地和三?瓯柑精品基地的建设品位。开发建设丽岙花卉大世界,争取建成浙南地区最大的花卉产销中心。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发展效益农业的重点转到提高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标准化、农民组织化的水平上来,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加快建设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吸引高档次的农业企业入园,力争建成温州市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观光基地和高新技术示范窗口。改造提高新桥蔬菜科技园等一批现有的农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使其出特色、出形象、出精品、出效益。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强龙建设工程”,再发展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5家。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农户联合体等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协作水平,促进规模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病险山塘水库的加固、维修和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整治,抓紧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城镇防洪排涝能力。搞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推广新型先进农机。加强乡镇农技队五建设,大力实施“农科教”结合。搞好农业病虫害防治、市场供求、技术咨询等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扩大农网、“农技110”的信息覆盖面。

    (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倾全社会之力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要高度重视外资在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接轨国际市场、推动现代化进程方面的巨大作用。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更加主动灵活的方法,放开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今年合同利用外资要达到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00万美元。突出瓯海经济开发区、瓯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园区的引资载体作用,仙岩工业园、娄桥工业园分别要有不少于50%和30%的土地作为外商投资用地。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跨国公司和台资企业上,放在大项目和独资项目上,放在有利于我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上,放在适合我区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上。在加大工业领域吸引外资的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农业、商贸流通、旅游、基础设施以及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业。加快建立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库,做好项目的包装和宣传。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在全社会树立“人人都是形象、处处都是窗口”的意识,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推动外贸出口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鼓励更多企业开展外贸业务,努力保持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加大对鞋革、眼镜、打火机、锁具、服装等重点行业的扶持力度,形成特色行业外贸出口新优势。坚持以质取胜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整体国际竞争力。加强外贸知识培训,建立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预警系统,减少加入WTO后的负面影响。

    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形式推动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市场到境外开展国际营销,创建和发展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积极参与市政府倡导的两年内在国外办成十大专业市场的创建活动,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以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兴办贸易机构、商品市场及加工企业。积极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闽东南经济区等地区兄弟县市的交流合作,汇聚和吸引人流物流资金信息流为我所用。以更加积极的资态,进一步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企业实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新扩张。

    (五)加快推进山水城区建设
    更加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文化品位。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十分重视学习和借鉴外地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把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文化性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决不能边建设边调整规划,更不能搞重复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精心规划建设瓯海中心区,充分体现文化品位、现代气派和特色魅力。要把建设文化大区和山水城区的理念贯穿到工业园区、生活住宅区、旧镇旧村改造、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每个环节。积极搞好村镇规划建设,切实抓好潘桥、三?村民安居点建设和新桥西湖、梧埏塘西旧村改造试点工作,完成娄桥东风村的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施。

    认真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拟定重点工程项目18项,新建瞿溪河拓宽二期、南塘大道梧埏至茶山段拓宽、南塘大道仙岩段、五凤?至屿山公路砂改油、唐宅至龙井公路砂改油、温州乐园入口道路、西山西路改建二期、梧埏文化中心、潘桥校网调整、温州西向排洪瓯海段、泊岙山庄、110千伏龙霞输变电、110千伏教育输变电工程,续建瓯海大道二期瓯海段、汇昌河水上公园瓯海段一期、桐岭隧道及其接线瓯海段、瓯海民兵训练基地、温瑞塘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积极做好瓯海中心区、梧埏水厂扩建、仙岩景区上山公路二期、茶白公路拓宽、肇山水库、丽岙紫溪坑河道治理、泽雅镇排污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策应温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切实做好环保各项工作。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巩固和深化“一控双达标”成果。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设施。加大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防止城市污染企业及其落后工艺向农村转移。抓好区域污染治理,尽快启动建设三?电镀基地。大力推进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垃圾收集系统。以泽雅景区、仙岩景区、三?湿地、茶山森林公园为重点,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以截污为重点的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切实抓好河道保洁工作。加强城市管理,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积极实施再增千亩绿地计划,广泛开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环境活动,努力建设自然和谐的生态型人居环境。

    (六)积极推进文化大区建设
    加快科教兴区步伐。着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争取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20项,市、区级30项。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鼓励“三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增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吸引一批科技中介机构入驻区科技培训中心,积极筹建锁具行业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支持企业申报发明专利,应用专利技术。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巩固提高。积极稳妥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和新教材改革实验工作,大力推进小学英语、信息技术教育,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一轮学校“三制”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做强做优职业教育,建立区第二职业学校。加快丽岙、潘桥、南白象等乡镇校网布局调整。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坚持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尽快展开新一轮育才引智工作,开展人才队伍和人才需求的普查和调研,制定育才引智的政策措施,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大力引进各行业急需的人才,千方百计地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大力提升文化发展水平。要树立创品牌、创精品的意识,建设一批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制定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产业兴文工作。加强文化遗产的普查、抢救和保护,做好开发利用文章。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做好文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启动建设谢灵运公园、瓯越民俗园。强化卫生监督,重视疾病预防,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积极实施“食无忧”工程。推行卫生服务进社区,建成一批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做好潘桥、丽岙、茶山等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10个体育健身苑点。继续做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扩大电视覆盖面。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抓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建设学习型城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城区。积极推进社团兴文工作,培育发展一批群众社团组织,引导开展丰富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重视抓好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和工作能力。打好“四大整治”战役,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推动城乡面貌的社会风气的持续好转。

    (七)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大力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对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大力开展非公企业社保扩面工作,确保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净增3500人。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征用后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切实解决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力争有80%的行政村和65%的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进一步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增强支付保障能力。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切实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帮困中的重要作用。

    加快西部山区发展。立足山区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高山蔬菜、食草畜禽、林果药材、稻田养鱼等特色经济,努力形成竞争优势。切实做好“迁”和“走”的文章,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引导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势互补。抓好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和科技扶贫。加快泽雅、郭溪移民新区建设,继续做好珊溪水库移民工作,使更多的下山群众稳得住、富得起。

    (八)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切实抓好“信用瓯海”建设。围绕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健全信用制度,弘扬信用文化,完善信用监管,努力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大力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政务透明度,树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诺必践的诚信政府形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用建设的政策体系和监督体系,启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用资源的共享。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信用建设活动,建立有效的内部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在生产、流通、税务、信贷、财务、统计等环节的信用水平,努力打造一批“信用企业”。强化社会公众诚信教育,提高公民个人的信用素质。

    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抓紧做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企业、个人信息化的发展。完善区党政局域网和区行政审批服务网,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应用数控系统等技术,加强传统优势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和管理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渗透。建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瓯海分会场、瓯海科技信息网,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加强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工作,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培训,积极发挥区教育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快实施“教育校校通”工程。?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明显进步。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的不安定因素,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业。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改进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突出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治理,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切实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察队伍建设,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探索长效管理机制,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大力支持驻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积极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认真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多形式开展国防教育,不断健全国防动员体系,重视建设人民防空体系,切实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促进国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民主法制的政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时报告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台务政策,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政府法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面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切实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建设创新务实的政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兴利民之举,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作出正确决策,狠抓工作落实。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和投资者满意。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轮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开展“放眼全国看瓯海,寻找差距求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十六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勤于学习,善于创新,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抓好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把区政府审批中心建设成为文明、规范、高效、廉洁的模范窗口。加强行政执法投诉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强化廉政和效能监察。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院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消化乡镇财政赤字,增强乡镇发展后劲。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支出,确保今后乡镇不再出现新的财政赤字。完善村账乡镇代理制度,建立瓯海村级财务监管中心,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事权,加强监察、审计、财政等专项监督,坚决惩治各类腐败分子,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实现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五年,美好的蓝图鼓舞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瓯海区委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扎实工作,继续保持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好氛围,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继续保持抓机遇、重发展、求实效、争一流的好局面,为实现瓯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